“這個青年干部進修班是執委會直接督辦的,招生范圍只針對25歲以下的歸化民干部,學制三個月。完成學業之后,基本都會對現在的職務進行調整,你們也不是新人了,這個調整意味著什么,你們應該懂的。”劉山夏的提點雖然沒有說得太明白,但的確已經足以讓于家父子明白弦外之音了。
在海漢官僚體系的晉升機制當中,晉升之前的集中學習進修幾乎是人人皆知的一個必經環節。只要是被通知參加某某學習班或者進修班,那基本就預示著接下來要獲得升遷機會了。于家父子對于這個流程并不陌生,因為他們在此之前也已經參加了好幾次的進修,劉山夏把話已經點到這個份上,于家父子自然明白這是在替“上頭”給他們傳話了。
如果不是已經進了海漢體系兩年多的時間,于大山大概會很習慣性跪下去叩謝首長們的恩典,不過現在經過了時間的培訓之后,他和于小寶倒是已經適應了海漢方式的感謝兩人一起作出了右手握拳貼在胸前的動作,口中齊聲說道“為執委會服務”
劉山夏對于家父子這種熟練的表現顯得十分滿意,倒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表現出來對執委會的忠心,更重要的是海漢的這套制度顯然已經在他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成為了他們條件反射的一部分,而這正是執委會期望在歸化民身上所能達到的效果。盡管目前可能還只有少數于家父子這樣的高級干部才擁有這樣的素養,但只要假以時日,量產的新移民中一定會出現相當數量忠于新政權的民眾。特別是類似于小寶這樣“長在紅旗下”的新青年,更是執委會特別在意的一個群體,而相關部門給于小寶所準備的新職位,多少也和這個領域有一定的關系。
自穿越以來,對移民的洗腦,或者用官方的說法叫“再教育工作”,就一直是民政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而這部分工作在兩年多的時間內一直沒有比較大的改進,內容的針對性并不是太適合目前移民組成比較復雜的現實狀況。民政部寧崎在十月的常務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意見,就是要將再教育工作的針對群體進行細化,特別是對未來十年二十年內要在海漢這個政權內起到基礎作用的青壯年人員,要制定一套更行之有效的思想控制模式。
寧崎認為僅僅只是靠掃盲班、文藝宣傳以及進修課程這些東西還遠遠不能滿足要求,這些年輕人懂的學識多了,未必就會選擇倒向海漢一方,說不定反而因為看了太多的古書而選擇“正統”的大明王朝。如何能在海漢自身建立正式政權之前,能夠讓這些國籍不明的歸化民對自己所處的群體能夠擁有強烈的歸屬感,寧崎認為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在穿越前的世界里已經有了許多成功的解決方案可供選擇。而一種比較通行的手段,就是成立各個年齡段的政治組織,從學齡兒童一直到成年人,貫穿整個教育階段。
事實上這種方式早就在某些部門進行實施兩年時間了,軍方在勝利港設立軍事基地之初,就成立了相應的童軍營,專門接受孤兒和那些天資不足以完成正統課程的兒童,這些童軍學員在營內會接受長達數年的軍事化教育,在年滿十六周歲之后便會分配工作,進入警察或者民團這樣的暴力機關任職,少部分條件比較出色的學員,還有可能進入到安全部甚至是執委會直屬警備部隊等特殊機關。
兩年以來,軍方所設置的這種童軍營已經開始收到了初步的成效,已經有近百名少年男女在年滿十六歲之后被分配到了各種單位。在經過了長時間的針對培訓之后,這些人員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海漢的歸屬感強,對執委會的忠誠度高,頗有一點特殊年代中無所畏懼的紅小將味道。這些人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只需再稍加引導,就能成為海漢的死忠擁躉,出任各種關鍵性的崗位。
而針對十六歲之后歸化民的海漢官方政治組織,在此之前還是一個空白領域,雖然各個單位或許有相應的掃盲培訓之類的課程,但并沒有一個全民化的組織將成年之后年齡段的人統一到一起。所以寧崎向執委會提出了建議,希望能夠為此而成立一個類似于“青年團”之類的官方組織,將構筑海漢社會的中堅力量盡可能地網羅進來,從而實現對海漢統治基礎的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