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屬權當然都是我們海漢的。”陶東來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應道“歸屬權在我,使用權在你,不過當地的各種法規,還是得按照我們制定的標準來執行。”
托馬斯下意識地皺了皺眉,光有使用權,那不是等于說海漢人想什么時候奪走使用權都行了哪天這幫海漢人一個不高興,不允許葡萄牙船只進港停靠,那前期的建設工作不就白忙活了
這個陶東來托馬斯暗自慶幸自己頭腦還算清醒,沒有被海漢人拋出的條件給誘惑。雖然這個條件相當苛刻,但托馬斯認為既然陶東來主動拋出了這個方案,那應該就還是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在,因此他還是繼續商量道“如果我方來組織營建碼頭,那這歸屬權理應也分給我方至少一半才行”
“一半”陶東來像是聽到了某種可笑的事情,嗤笑了一聲應道“托馬斯先生,我想你應該是搞錯了一些事情,現在并不是在談合作開發港口,而是我們站在貿易合作伙伴的基礎上,給予遇到困難的貴方一些仁慈的幫助。讓你們在當地建立碼頭和設施,是我們的善意,善意是不能用來討價還價的。如果你覺得這種做法不合適,那么就當我沒有提過好了。”
陶東來對此的確是有恃無恐,盡管安南的南方四港開發工程到目前為止都還仍處于停滯狀態,但海漢的造船業卻并沒有一天停下過發展。在安南內戰結束的同時,海運部就已經開始在考慮開發從三亞至馬六甲海峽的遠洋航線了。
中南半島沿岸的港口固然很重要,但海運部也未雨綢繆地考慮到了船只自身的續航能力,并且開始建造以“探險級”戰船為設計基礎的民用版本帆船。
這類將軍用技術運用到民用領域的做法,在穿越前的那個時空中屢見不鮮,幾乎所有高精尖的技術都會在開發出來之后首先運用到軍事領域,然后經過一段時期后再轉向民用領域。而在這個時空中,這樣的做法倒還算得上是領先于這個時代。
海漢造船廠除了早期仿制過一批廣船福船,從“探索級”下水到后來的“探險級”建成,都是以軍用型號為藍本來對船型進行改造,不但開發時間短,而且實用性也強過另行設計。而這種將在未來用于南洋方向的遠洋貨船,目前已經有四艘完成了下水,近期便可投入使用了。
由于海漢式帆船在航速方面所具備的優勢,同等航程所需的時間起碼要比同時代的帆船減少兩到三成,這就意味著搭載同等數量的補給品出發,海漢式帆船的的理論續航能力也會大大超出同時代的競爭對手。而這種“探險級”民用版帆船的巡航能力,在海況正常的情況下足以維持其完成三亞至馬六甲海峽的航程而無需在途中進行靠岸補給。
退一萬步說,即便是考慮到可能出現的補給問題,現在海軍所使用的專業補給船也非常好用,大不了就是在船隊當中加上一到兩艘專門搭載補給品的貨船,即便因此而多出一部分開支,對于利潤豐厚的這條航線而言還是很劃算的。
這種費用相比建設港口和碼頭的耗費,那就真的是九牛一毛了。因此執委會寧可讓港口開發工程暫時停滯,轉而采用更好的海運船只來度過這一段運力緊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