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周年慶慶典到來之前,讓海軍盼星星盼月亮的蒸汽機操作維護人員終于是到位了,“威嚴號”在某個清晨用嘹亮的汽笛聲宣告了蒸汽戰艦時代的來臨這要比世界上的首艘蒸汽輔助動力戰艦,法國人于1849年建造的“拿破侖號”足足提前了兩個多世紀的時間。
當“威嚴號”的煙囪里冒著煤煙駛離軍港碼頭的時候,對岸民用碼頭上的很多人都看直了眼這艘大戰船明明沒有升起船帆,為何還能在海面上航行還有這船上不斷噴出的黑煙,難道是失火了不成
在“威嚴號”駛出勝利港的過程中,王湯姆臉上一直都掛著淡淡的微笑。作為推動蒸汽戰艦計劃的主力之一,王湯姆非常享受這種得來不易的快感。另一艘同級別姊妹艦“威風號”戰艦,也將在上半年之內正式加入海軍編制。這兩艘代表了民團海軍最高等級戰力的新式戰艦將分別駐扎在勝利港和新落成的香港島南港,并成為三亞和珠江口海域兩支艦隊各自的旗艦。
當然了,在造艦方面也不盡然都是好消息,由于建造這種新式戰艦的費用過于高昂,執委會已經下令暫緩第三艘蒸汽輔助動力戰艦的建造工作這第三艘船本來是要分配給駐安南的海軍使用,不過因為安南內戰已經宣告結束,執委會認為將這么強大的武力常駐在中南半島似乎有一點浪費,而南方的幾處港口才剛剛開始動工,即便今年造出來,也只能駐扎在并不會爆發戰事的北方,實際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大。
1630年3月7日,位于昌化內陸某處的工地指揮部。
“八個月的施工期,你這邊的苦役營死了五百多人,平均每天兩條命啊”陶東來翻看著昌化項目的事故記錄清單,忍不住感慨道“你這死亡率要是放在田獨那邊,恐怕我們這幾個主管工業的執委全都得因此而下課了”
喬志亞輕輕搖頭道“陶總,情況不一樣,不能這么簡單比較數字。田獨那邊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有操作規程,有醫療保障,我們這里可什么都沒有。昌化到石碌這條路,絕大部分都是在野外施工,最危險最累的活,也都是交給這些苦役在做,我們沒有多余的藥物和食物來保證他們的身體狀況,有限的資源只能盡可能用在自己人身上。你可以看一看開工以來歸化民的傷亡情況,到目前總共也只有十幾人,起碼歸化民的折損還是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陶東來道“現在安排在工地上的苦役大概還有多少人”
“一千二百八十三人。”喬志亞立刻就報出了一個精確的數字“苦役營每天都會清點人數,上報到我這里,這個數字是昨天晚上收工時的統計結果。”
陶東來正待說話,一名歸化民干部急匆匆地走進來道“報告首長,工地上出了事故,有兩名苦役被石頭砸到,目前工地上已經暫時停工,請首長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