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工地上勞作的苦役,其中的絕大部分是被安南朝廷以抵押戰爭債務的名義輸送給海漢的南越戰俘,這些南部人既不會說漢語,血統也更接近馬來一帶的土人,難以對海漢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對執委會而言并沒有太大的招安價值,除了少量有水手、工匠等從業經歷的人被篩選出來之外,絕大部分的戰俘都被直接送進了苦役營當作純粹的勞動力使用。
這些人在苦役營只能得到最基本的生存所需,而且也沒有明確的刑期,默認就是要一直干活干到死的結局,從執委會到基層的工頭幾乎都是將他們視作了消耗品。陶東來雖然先前也有質問喬志亞的舉動,但他的出發點也是將這些人視作了海漢名下的財產,而并不是在意他們的性命。如果能夠以類似這樣的方式來換取成倍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那執委會大概會很樂意吸納更多的這種超級廉價的勞動力。
盡管這種做法并不是很人道,但穿越者們也很清楚自己來到這個時空并不是來做慈善事業,而是來征服這個世界,對弱者的壓榨與殺戮必然會貫穿海漢逐步擴張的歷史,這是絕對無法避免的現實。就算苦役營的傷亡比現在再增加一倍,執委會也頂多就是追究一下管理上的疏漏,盡可能減緩苦役損耗的速度,但絕對不會質疑這種做法的合理性,因為建立苦役營這件事本身就是當初執委會所作出的決定。
在前些日子陶東來向葡萄牙代表托馬斯提交的新交易方案當中,海漢的購物清單中就赫然加入了“勞動力”這一個獨立的項目。當時托馬斯也曾向陶東來征詢過需要什么樣的勞動力,陶東來的回答非常簡單只要四肢健全,能夠有正常人的勞動能力即可。至于單個勞動力的價格嘛,可視葡萄牙這邊所能的數量和質量再做進一步的協商。
托馬斯可不是什么老實人,一聽陶東來這話就已經明白了海漢人這是要大量購買奴隸啊這可就真是找對人了,葡萄牙人開始做奴隸買賣的時間,幾乎可以跟他們在大海上開辟跨洋航線的時間劃等號,干這個還真是熟門熟路。
早在1441年,由安陶貢薩爾維斯所率領的一支葡萄牙探險隊,就在毛里塔尼亞附近沿海擄掠了數名非洲黑人,帶回到里斯本作為奴隸出售,這大概就是葡萄牙最早的有記載的黑奴貿易開端了。到了15世紀的后半葉,葡萄牙人從西非販運了大量的黑人奴隸回國充當勞動力,還賣到了馬德加群島、加那利群島、佛得角群島等大西洋島嶼上的甘蔗園里工作。
而到了一個世紀之后,葡萄牙人的販奴生意轉向了美洲,位于非洲幾內亞灣的圣多美島成為了當時最主要的奴隸轉運站,每年從這里轉運去美洲的黑奴多達數千人。直到1576年葡萄牙人在羅安達灣建立了更為便捷的新轉運基地,圣多美島才逐漸失去了功用。
葡萄牙人自然沒有忘記把他們的這項傳統生意帶到亞洲來,不過因為在遠東地區并沒能有占領到面積較大的殖民地,因此也沒有多少諸如種植園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商人們對于黑奴的需求量非常有限。雖然就連托馬斯身邊都帶著黑奴侍從,但葡萄牙人一直都沒有意識到可以把這個產業向海漢人進行推銷。
直到陶東來代表海漢主動提起這件事之后,托馬斯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都沒有意識到海漢在勞動力方面的需求竟然是如此迫切。他只知道海漢人在瓊州島的西邊又開始了一個極其龐大的工程計劃,以至于抽調走了三亞幾乎全部的工程技術人員和苦役營奴隸,但從海漢提出的要求來看,很顯然現有的勞動力還并不能滿足他們的工程所需,以至于要想辦法從其他途徑獲取更多的廉價勞動力比如說直接向葡萄牙人購買。
陶東來甚至還當場暗示了他,可以考慮用武器換勞力的方案,這對于葡萄牙來說絕對是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建議。畢竟在非洲捕奴的成本極低,肯定要比用真金白銀購買海漢人的武器劃算得多。而后托馬斯便已經讓人前往馬六甲送信,委托印度半島上的果阿殖民地盡快在當地籌集一批黑奴運往三亞,這至少要比從非洲現抓一批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