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也是沒辦法啊”王湯姆搖頭嘆道“手底下沒有可用之人,你們軍方的一幫人又都脫不開身,只能自己親自出馬了前面就是白馬井,過了這個峽口,里面就是儋州灣了。”
儋州灣位于儋州以西,入口處的海峽大概只有六七百米寬,海灣的面積要大過三亞的兩處主要港口。當初陶東來等人策劃穿越行動的時候,儋州其實也是備選目的地之一,這里有天然的港灣,附近的人口密度也超過崖州,在初期開發中可以省下穿越集團不少的氣力。不過考慮到這里的地勢并無制高點可以據守海灣,也沒有可供持續開采的礦源和木材資源,最重要的是距離儋州城不過數里,海灣沿岸都有不少定居的民眾,穿越集團想要在這里圈地扎根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事情,最后考慮再三,籌委會還是放棄這里選擇了地廣人稀的三亞。
儋州雖然是瓊州島北部的主要商港之一,但這里的開發狀況和繁榮程度莫說跟勝利港、三亞港相比,就算跟珠江口外的萬山港比起來也要遜色不少。海漢這幾艘船駛近碼頭的時候,可以看到這里也只有六七條船停靠在岸邊,幾乎都是排水量在六七十噸的廣式帆船。
“我之前聽安西說,這海灣還有一個鹽場”王湯姆看著已經距離很近的碼頭,突然問了一句。
“是有個鹽場,就在海灣北邊,那地方以前也是瓊州島最大的一處官鹽鹽場。他們用的方法其實跟我們的鹽場非常類似,也是利用海水來曬鹽,不過生產規模就遠遠比不上我們了。他們還在用石槽曬鹽的時候,我們就直接用上了水泥曬鹽池,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海水提灌裝置,生產能力比他們要強得多。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邊的鹽場已經破產快兩年了”何夕不無驕傲地向王湯姆介紹自己所知的情況。
“大明的官方鹽場,也有破產這一說”王湯姆顯然對于目前的鹽業市場狀況并不是特別了解。
“破產是不太準確。”何夕點點頭承認自己用詞不當“應該叫停工更合適。因為我們的鹽價幾乎要比他們的生產成本還低了,鹽商們都轉向找我們買低價鹽,這里的鹽戶根本沒辦法再靠賣鹽為生,最后很多人都干脆逃到我們那邊去了。鶯歌海鹽場的歸化民,就有八十多戶是從儋州鹽場直接遷過去的。”
“說到這事,我也想起來一件事,之前儋州這邊不是還有煤礦嗎后來據說也是被黑土港運過來的低價無煙煤生生地逼到了停工,記得民團那段時間征兵,可是收了不少的儋州礦工啊”王湯姆也很感慨地回憶著海漢崛起對儋州所造成的影響。
何夕補充道“不止這些,我昨天翻看安全部的報告,從1627年下半年開始,儋州這邊就開始源源不斷地有民眾向三亞遷徙,早期大部分是牙行代我們征募的自愿移民人員,后來自行遷往三亞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僅只是鹽戶和礦工,我們現在招募到的讀書人,有大約三分之二都是從儋州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