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聲音在民間無疑是有相當的市場,海漢民團前兩年在珠江口附近的戰績,民間多有傳聞,可信度是相當高的,而且據說有賴于海漢民團的海軍守護,三亞附近就完全沒有海盜出沒,遠比北邊這些地方太平得多。
不過生活在儋州、府城這種大城附近的民眾,倒也不會對海盜的出現感到特別驚慌,因為這些海盜再怎么折騰,不也還是在海上活動,并沒有上岸嗎就算上了岸,難道他們還能攻打堅城
然而形勢惡化的速度比所有的想象都要來得更快,八月底在澄邁縣便有了海盜團伙登陸洗劫漁村的報告,據說登陸的海盜多達數百人,且行動有序,并非烏合之眾。不過好在這些海盜似乎只是上岸尋找補給,并沒有在漁村中大開殺戒,只是洗劫了村民們的糧食就匆匆離開了。
但有了第一起登陸事件之后,后續的事情很快就接踵而至了。九月五日,瓊州府城以西三十里的某處莊子被海盜團伙在凌晨時洗劫,莊主黃某和兩個兒子被當場處決,人頭就用標槍插著立在莊子外面的大路上,氣焰可謂十分囂張。只可惜官府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海盜們早已經完成了劫掠退到海上去了。
1630年7月23日,大明崇禎三年六月十四,農歷大暑。
儋州城以西二十里的海邊碼頭,一幫民工正在幾名海漢工頭的指揮下合力將大腿粗細的木料抬到海邊,準備在海岸線上搭建棧橋。他們是前兩天才剛剛接到這個活兒,據說海漢人要在白馬井這地方修建一個自家用的碼頭,用以停靠那些船身龐大的貨運帆船。
雖然海漢人的監工卡得非常嚴,做事過程中幾乎沒有偷懶的機會,但相應的報酬也比較高,一個勞動力在工地上干活就足以養活四五口人。而且海漢人為了節約工程時間,工地上還管飯,這吸引了不少附近的民眾來這里應征做力工。
除了修筑碼頭之外,海漢人還雇傭了大約三百多人,開始翻修從儋州灣白馬井碼頭通往儋州城的道路。原本的官道也就是一條黃土路,多年失修之下早就破爛不堪,一到雨季幾乎就完全失去了通行能力。不過儋州官府是沒興趣花錢來修這條路的,實在頂不住了,就召集地方士紳搞搞募捐,修修補補,能混幾年算幾年,混過了任期就行。
隨著三亞與儋州之間往來的日漸增多,把持這條航路運輸份額最多的海漢人似乎是坐不住了,今年終于拿了錢出來,擴建碼頭翻修道路。儋州官府自然樂見其成,給主持工程的海漢一方大開綠燈,不但允許他們在本地大量雇傭民眾,而且還準許海漢人的馬車在修路期間自由進出儋州城,以方便他們調運各種物資。
當然了,就算是敲破他們的腦袋,也絕對想不到海漢出錢搞這些基建工程的真實目的,其實是為了幾個月之后大軍兵臨儋州城下時能夠快速地完成登陸和奔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