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年9月5日,勝利港東岸軍用碼頭。
在此之前花了七天時間完成維護補給的“威嚴號”和“威信號”兩艘戰船正緩緩駛離港灣,包括船上數百名水兵在內的絕大多數人都以為這是一次例行的出海巡航,只有極少數的高級軍官才知道,他們這次的出行可不僅僅只是在海上兜一圈了,而是要執行這兩艘戰船入列以來的第一次作戰任務。
跟隨著這兩艘主力戰艦一起出發的還有兩艘“探險級”戰船,四艘“探索級”戰船,以及兩艘綜合補給船和一艘承擔醫療救護、船只維修任務的后勤船。然而這還并不是整個作戰計劃所要動用水面部隊的全部,在第二天抵達昌化附近海域之后,船隊便停下來,等待同期從涂山港出發,正從浮水洲島趕來的安南海軍的船隊。
駐扎在安南的海軍部隊規模遠遠不及大本營這邊,只出動了兩艘“探險級”,兩艘“探索級”,一艘運兵船和一艘綜合補給船。這支船隊里除了水兵之外,還搭載了民團軍和借來的安南護共計四百余人,由馮安楠、穆夏柏共同擔任指揮。
兩支船隊在昌化附近海域會合之后,便沿著瓊州島西岸向北航行,過了儋州之后船隊并沒有折向東邊進入瓊州海峽,而是繼續向北,于9月9日在雷州半島的流沙港與駐扎在這里的“海盜團伙”會合。直到此時,這支共有二十一條船,兵力合計超過一千五百人的特別行動部隊才算是齊裝滿員了。
由于此次的作戰任務是以海軍為主角,因此最高指揮官的位置由海軍一把手王湯姆當仁不讓地拿下,穆夏柏和馮安楠擔任副手。安南那邊的一把手錢天敦并沒有參與這次的行動,因為他那邊還得坐鎮吉婆島,協調接下來要進行大范圍調動的數千名參戰人員等瓊州府城的大明水師被清理干凈,那差不多就該陸軍上場表演了。
然而瓊州府城這邊的動作遠比海漢軍方預計的更慢,府城的調兵命令到了水寨這邊之后,居然因為開拔軍費不足,被水師百般推脫。其實這原因倒也簡單,水師的船現在跑走私生意,一天至少是百十來兩銀子進賬,有這實打實的好處擺著,誰還愿意提著腦袋玩什么剿匪,何況府城這邊也的確拿不出他們索要的開拔費。
到海漢海軍在雷州半島完成集結之后,這邊官府和水師扯皮都還沒扯出結果。最后還是實在看不下去的海漢辦事處聯合大小商戶二十七家,給水師搞了一次軍費募捐,籌集了總共一萬兩銀子,才終于結束了這場看不到終點的拉鋸戰。
9月20日,在經過了數天的準備之后,位于南渡江入海口的水師營寨終于派出了一支由二十七條船組成的船隊,前往傳說中海盜落腳的潿洲島實施圍剿作戰。盡管看起來這支船隊的規模似乎不小,然而其中只有一艘大福船,五艘海滄船,剩下的都是作戰能力不強的輔助船只。至于像網梭船、鷹船、火龍船、赤龍舟等小型戰船,因為航程較為遙遠,這些近岸戰船很難發揮出作用,因此基本都留在了水寨里。
在最后一艘戰船駛出水寨半個小時之后,位于流沙港的民團海軍就接到了駐府城情報機關發來的電報。由于掌握了這種跨時代的通訊手段,大明水師還沒開進戰場,就已經先輸了一半。
當天傍晚,大明水師的船隊已經駛出瓊州海峽,轉向西北駛向潿洲島。不過為了確保全殲對手,埋伏在雷州半島西岸的民團海軍并沒有急于出動,只是派出了一艘快船遠遠地跟著水師的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