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海漢民團的艦隊出現在南渡江入海口外,并且與駐扎在這里的海盜船進行了“連番大戰”。府城內的守軍和民眾雖然沒有辦法直接看到雙方的戰況,但那密集的炮聲可是聽得一清二楚。而且不用問也知道,戰船上擁有如此之多火炮的肯定不是趕來救援的大明水師,而是盤踞在三亞一帶的海漢海軍趕來了。
此時城內的輿論風向又再次起了變化,海漢民團天降神兵,即將解府城困局于危難之中的說法甚囂塵上。有民眾已經開始聯名向知府上書,待海漢民團的部隊打到城下之后,要立刻大開城門迎接其入城駐扎。
府城對此還是有點拿不定主意,直到19日清晨,一隊海漢士兵在數百米外用一種強力大弩將兩廣總督王尊德下達的命令射到了城樓上。從肇慶府發出的公文在15日送抵廣州后,立刻馬不停蹄地從珠江碼頭上船,在萬山港又轉交到提前派到這里守候的“閃電號”上,再由“閃電號”全速南下,送抵瓊州府城北邊的南渡江入海口,交給剛剛抵達這里才一天時間的海漢民團。
公文里的內容除了調海漢民團救援瓊州北部被困城池之外,還給予了他們在戰時武裝進駐城池的權力,并且為保證其戰斗力不打折扣,還特許了海漢民團保持獨立的指揮體系,不需接受大明官軍的直接指揮。這種待遇當然只限于這次抗擊海盜的戰斗,不過總督大人沒有想到的是,打完海盜之后,這個島上的規矩也需要重新進行制定了。
10月19日下午,海漢民團與海盜軍在府城以東進行了短暫的交戰。但由于距離城池太遠,城頭上負責眺望的士兵只能看到聽到火炮發射時的煙火和轟鳴,并沒有辦法確認實時的戰況。
在府城里絕大部分人都以惴惴不安的心態度過了一個下午之后,傍晚時分終于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城東的海盜軍選擇了撤退,被海漢民團硬生生地打出了一條通往府城的道路,城內的人都由此看到了解圍脫困的曙光。
當天傍晚,海漢民團的先頭部隊就開到了城下,而城內的守軍也很配合地打開城門,放了打頭的海漢軍官及其親兵隊入城。
入城之后的海漢軍官在見到瓊州知府之后,立刻提出了幾點要求。第一,瓊州府城內要立刻籌措糧草物資,趕來救援的數千名海漢將士吃喝。第二,府城駐軍戰力有限,為了防止海盜軍的反撲,海漢民團將進駐三處城門及城內各處要害地帶,協同明軍一起防守。第三,海漢民團將對城內進行數天的軍事管制,以防止城內有混進來的海盜奸細生事作亂。
這幾條要求聽起來都很合乎情理,而海漢民團露臉僅僅兩天,就解了府城之圍,也的確表現出了值得信賴的戰斗力。幾名高官合計之后,也只能同意了海漢的要求不同意也不行了,海漢民團的態度十分強硬,如果官府不愿意按條件合作,那么民團軍將馬上撤離府城附近,回南邊去固守三亞。
如今能與海盜軍一戰的也只有海漢民團,官府自然不能就此放走了這個大救星,雖然這些條件有點不合規矩,但畢竟現在是戰時,也只能事急從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