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軍方對瓊州府城附近港口及整個瓊州海峽都進行了軍事管制,這也給府城本地的民眾,特別那些靠海為生或者從事海上貿易的人帶來了諸多不便,民間對此的怨聲也是一直都不絕于耳。但執委會早就下達了命令,對于瓊州海峽的封禁要執行到一月底,而府城管委會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在這個期限到來之前,盡量收攏人心,剪除反對派,鞏固海漢在瓊北的統治基礎。
這個任務完成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邱元過來待了兩個月之后,深深地體會到了這樣壓力,這可比他以前在駐儋辦當商務代表和在勝利港當港區主任的時候困難多了。光是每天因為各種糾紛來管委會辦公地點鬧騰的事件,就至少有七八起,而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本地民眾跟海漢之間的利益沖突所造成的,讓邱元處理起來也覺得很是棘手。
在南下納土納島的偵察船隊還在南海上漂泊的時候,邱元收到了來自廣東的電報,其中的內容讓他再次感受到了墨菲定律的殘酷性。
根據安全部從肇慶方面獲得的確實消息,兩廣總督王尊德已經擬定好了赴瓊補職的一部分官員名單,第一批人員不日便將從肇慶和廣州分別出發,經海路前往瓊州島上任。
三個月前海盜軍攻打瓊北的時候,地方官府的抵抗派基本全部都被掠走,連家人都沒幾個剩下的,整個瓊北的官府體系完全陷入到癱瘓狀態中。這個信息雖然經由海漢處理之后傳達給了總督王尊德,但要重新選派一批官員赴任,也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瓊州島一下子空出來這么多的位子,其中不乏有四品五品這樣的高級職位,而圍繞這些職位在幕后所展開的權力博弈,其激烈程度也并不亞于戰場上的廝殺。雖然大明補派什么官員去瓊州島,對海漢來說并沒有什么差別,但相關部門還是采取了一些措施,盡可能地將那些對海漢懷有敵對情緒的官員排除在了候選名單之外。
但即便如此,這批大明官員上島之后會不會對當地的局勢產生不利影響,安全部也很難提前下定論,也不太方便使用某些手段阻止大明官府派這些人員前往瓊州島,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將這個情況告知瓊州島方面。
“屋漏偏逢連夜雨啊”對于這樣的事態走向,邱元除了感嘆之外也并沒有別的什么好評價了。
他倒并不是特別擔心這些官員來到這里之后能有什么作為,事實上軍方和情報部早就做好了相應的預案,這些人在踏上瓊州島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進入了軟禁狀態。而在此之后會有一些測試環節,考驗對方的政治傾向性,如果是可以加以利用的人,那么他將會有幸在這個島上度過一個輕松愉快的任期。但如果是態度堅決的反抗派,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從此徹底消失,而在瓊西深山或者是北部灣另一面的煤礦里出現某個只有編號的苦役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