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島一下子空出來這么多的位子,其中不乏有四品五品這樣的高級職位,而圍繞這些職位在幕后所展開的權力博弈,其激烈程度也并不亞于戰場上的廝殺。雖然大明補派什么官員去瓊州島,對海漢來說并沒有什么差別,但相關部門還是采取了一些措施,盡可能地將那些對海漢懷有敵對情緒的官員排除在了候選名單之外。
但即便如此,這批大明官員上島之后會不會對當地的局勢產生不利影響,安全部也很難提前下定論,也不太方便使用某些手段阻止大明官府派這些人員前往瓊州島,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將這個情況告知瓊州島方面。
“屋漏偏逢連夜雨啊”對于這樣的事態走向,邱元除了感嘆之外也并沒有別的什么好評價了。
他倒并不是特別擔心這些官員來到這里之后能有什么作為,事實上軍方和情報部早就做好了相應的預案,這些人在踏上瓊州島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進入了軟禁狀態。而在此之后會有一些測試環節,考驗對方的政治傾向性,如果是可以加以利用的人,那么他將會有幸在這個島上度過一個輕松愉快的任期。但如果是態度堅決的反抗派,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從此徹底消失,而在瓊西深山或者是北部灣另一面的煤礦里出現某個只有編號的苦役新人。
“只希望這些人能本分點,別給我惹出什么麻煩就好”邱元嘆息一句,又反復看了幾遍電報內容之后,這才將其放進了存檔的文件夾里。
“邱主任,與會人員都已經到了。”歸化民秘書站在門口向他匯報道。
邱元今天所召開的會議其實跟張新在儋州召開的那個會性質一樣,同樣也是要拉攏本地的士紳,順便推廣一些海漢主導的商業和基建項目。但相比儋州那邊花花轎子眾人抬的景象,邱元所遭遇的狀況就麻煩多了。本地的商家大多不愿配合海漢的各種安排,這種聯絡會已經開了好幾次,但進展卻并沒有多大。
這也跟本地士紳的構成有關,儋州那邊心懷不滿的士紳幾乎都在海盜攻城期間被清除干凈了,而瓊州府城從始至終并沒有被海盜軍攻陷過,因此這里的士紳構成也仍然是以親明人士為主體,對于海漢的代管,特別是在此期間所推行的各種“新政”,都有著很多的不滿情緒。甚至于讓本地士紳參加這樣的會議,也是需要海漢民團出動給予一定的壓力,這樣一來,會議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