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給他挑的實習地點也算是花了些心思,廣州這地方,張千智已經成為本地權貴眼中的熟面孔,很難有多少發揮的余地。去那些海漢根基不深的地方,何夕又不太放心他的人身安全,最后選來選去,才選中儋州這么一個新近被海漢控制,安全上有一定的保障,而文化氛圍也比較濃厚,適合張千智發揮的地方。
當然了,關于這次將他下放地方的真實目的,除了張千智本人之外,何夕并沒有特地跟儋州這邊的安全部所屬人員通氣,免得下面這些人自以為是地把張千智當菩薩給供起來。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如果汪百鎖知道他的這層背景,多半也不會把他派出去執行這種任務。
張千智在何夕身邊跟了好幾年,各種手段也在何夕的言傳身教之下學了不少,要如何打入忠明書院,他其實在接到任務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初步的打算,途中又慢慢對構想進行了完善。等他慢慢悠悠地走到城東五里的忠明書院,心中已經有了比較成型的計劃。
要說起來這忠明書院所座落的地方還是不錯的,就緊鄰著儋州通往府城的官道,旁邊有一道小河,流水潺潺,綠樹蔥蔥,頗有一點詩情畫意。書院占地約有百畝,分為東西兩院,東院為教學場所,西院為師生住宿的地方。書院后面靠南還有兩百多畝田地,種了不少時蔬瓜果,日常也能作為伙食供給書院。
張千智出了城東門之后,一路上便遇到了偽裝成各種身份的安全部同僚。不過他初來儋州不久,這些人跟他互相都不太熟,但以他的專業眼光,還是能看出這些偽裝者不經意間露出的一些小小馬腳。
張千智一直走到書院大門外,都沒有聽到應有的朗朗讀書聲。張千智注意到書院大門前的石板路縫隙中已經長出了不少雜草,這說明至少最近一段時間來往這里的車馬人流都比較稀疏了。很顯然這個書院正如安全部所了解到的情況那樣,正在因為各種原因走下坡路。
張千智上前拍響大門,片刻之后,有人來開了門“這位公子有何貴干”
“在下是來此求學的。”張千智笑瞇瞇地說道。
事實上從去年瓊北遭遇匪災之前,忠明書院的入學情況已經達到了歷史最低點,不但入學的人越來越少,已經在讀的學生也有相當數量的人選擇了退學轉去儋州的其他書院就讀。道理也很簡單,其他書院在海漢的扶持之下,能向學生經濟方面的有效保障,確保這些讀書人不用過多考慮客觀條件,就能入學、趕考、就業,而這卻是忠明書院所不能做到的。
一來二去,忠明書院的學生就從數百人滑落到了目前的兩位數,而原本在書院授課的夫子,也從兩位數滑落到個位數稍稍心思活絡一點的夫子,都奔著更高的酬勞跳槽去別家書院,甚至是直接轉去海漢人手下做事了。
學生跑路、教師跑路,這樣所導致的惡果就是忠明書院的實力越發不濟,而收入大為減少之后,書院也不得不裁退一些雜工以節約日常開支,以至于門外道路上長出的一蓬蓬雜草,都沒有人去及時處理。
對忠明書院來說,有新人主動上門求學,已經是好幾個月來的頭一遭了。那門房愣了愣之后,立刻喜笑顏開地趕緊將門打開來,笑著應道“公子里面請”
得到這個消息之后的黃子星也顯然十分興奮,不過他好歹是書院負責人,倒也還是有行事分寸,沒有自己跑出來,而是讓人立刻將張千智帶去他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