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千智到了書房之后,黃子星立刻讓他入座,然后讓人上茶,儼然是對待友人的姿態。張千智看他所表現出的這種態度,對于忠明書院所處的窘迫狀況又有了更深的認識。
黃子星主動問道“還沒請教公子尊姓大名,仙鄉何處”
張千智應道“小生張千智,福建泉州人士,黃山長有禮了”
“福建泉州那邊距瓊州不下千里,張公子何以會到此求學”黃子星好奇地問道。
“這說來話長,小生就長話短說了,天啟年間福建沿海匪亂不止,海盜倭寇頻頻襲擾地方,小生一家當時為了躲避匪災,便從家鄉逃難到了廣東。后來幾經輾轉之下,到了雷州府定居。但雷州當地文教不盛,小生聽聞儋州這邊書院頗多,去年便欲來此求學,但又遇上了瓊州鬧匪災,所以直到今年匪災平定,開放了通航之后,小生才趕來儋州求學。”這套說辭是張千智在途中編好的,其中也并非全是謊言,真假大約各占一半。
黃子星點點頭,突然用福建話問道“公子什么時候到的儋州”
張千智毫無停頓,立刻便也用福建話應道“本月初二到的,也才幾日而已。黃山長莫非也是福建出身”
黃子星笑著搖頭道“老夫并非福建出身,只是以前年輕時去福建游歷過,是以會說幾句福建話,張公子見笑了”
張千智客氣兩句,心里卻認為這黃子星只怕并不是無意識說出福建話,而是要借此檢驗自己剛才說報的出身地是否有虛假成分。不過這方面真的難不倒張千智,福建話本來就是他的母語,而且他在廣州待這幾年中還學了東南兩省不少地方的方言,甚至連安南口音他都能模仿個八九分。
黃子星接著說道“雷州那地方多是種甘蔗的糖商,文風不盛,這個老夫也是素有耳聞。雷州府、廉州府、高州府這幾處地方的學子,也多有來儋州求學的事例。不過本地書院為數不少,張公子又是如何尋到我忠明書院來的”
張千智對此也早有準備,立刻便應道“儋州書院的確不少,小生來此之后也去拜訪過好幾家較為出名的書院。但令小生覺得奇怪的是,這些書院都與那海漢人有著極深的瓜葛,入學之時便要簽訂什么協議,如果接受海漢的捐資助學,就必須得學習他們所的一些書籍和課程。”
黃子星聽到這里臉色一沉,冷哼道“這些海漢人就是喜歡故弄玄虛,用那些歪門邪道的東西,誤我大明學子張公子切莫上了他們的當”
張千智嘆道“小生也是如此認為,怎奈那些學院的夫子似乎對此不以為然,小生提了幾句表示不滿,便被他們給哄了出來,說什么離了海漢就在儋州寸步難行。小生卻偏偏不肯信這個邪,前幾日又走訪了幾家書院,卻俱是類似的情形,實在是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