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繁榮的地方,一般文教事業也不會太落后,漳州就是這樣的典型城市。唐代這里便有了松州書院,到了兩宋時期,興辦書院更是成為了這里的社會風氣。宋光宗在位時,大理學家朱熹曾經出任漳州知府,據史料記載,朱熹“每旬之二日必領下屬官下州學視諸生,講小學,為其正義;六日下縣學,亦如之。”有了朱熹這種地方官的言傳身教,當地的文教事業可謂非常興盛,文化名人輩出。在原本的時空中,漳州自唐元和十一年出了第一個進士周匡物,到清代總共出了進士977人,其中有三名狀元。
船隊在漳州城外的碼頭靠岸之后,許心素手下的人早就安排好了迎接的儀仗。而漳州府本地的大小官員,也都已經到了碼頭上候著。寧崎在甲板上見狀問道“這么大張旗鼓的,會不會不太好”
許心素應道“沒什么不好,老夫的貴客,便是漳州府的貴客,寧先生到了這里,只管享受就好”
兩人下船之后,先與碼頭上等候的本地官員一一見禮。寧崎也感受到了這里的狀況與別的地方有些不同,其他地方都是文官主政,武官陪襯,而漳州這地方顯然許心素才是主角,而地方官員對他都是唯唯諾諾,言聽計從的模樣,看樣子的確很有些土皇帝的味道。
見過了本地官員之后,海漢派駐漳州的人員也跟著過來見禮。這些人都是入籍較早的歸化民,在這里主要是從事商貿方面的事務,順便也搜集一些當地的時局信息,定期送回三亞大本營。
“老夫已命人備下接風宴,各位切莫推辭。”等該接見的人見完之后,許心素便不由分說地邀請使團的人乘車入城。寧崎知道這種場合推辭不過,也就沒有過多客氣,按照許心素的安排上了馬車。
對使團的人來說,這馬車倒也不陌生,幾輛車都是去年從勝利港買走的海漢式馬車。這種西式馬車輕便靈活,車廂遮風擋雨之余,又有玻璃窗、防風車燈這種高檔配置,十分適合富貴人家使用。當然了,也只有許心素這種海貿大亨,才能有這個財力精力從三亞買下之后,自己用大船將其運回到福建使用。
寧崎、摩根與許心素同乘一輛馬車,摩根上車之后便忍不住感嘆道“這馬車讓我真是有一種回到三亞的錯覺。”
“不止是馬車,老夫為各位安排的住處,也都是盡量按照海漢的形制來布置的。”許心素不無得意地應道。
在大陸要打造一套海漢式的居所,所需的花費可不是小數目,各種衛浴設備、玻璃門窗、給排水設施、亂七八糟的加在一起,價錢相當可觀。再加上要長途跋涉從海南島運到這里,這運費也不是個小數目了。而許心素在這漳州城中,卻有好幾套按照海漢模式裝修出來的院子,其財力的確遠勝普通的富豪。
當然了,如果他以后有機會去到三亞入住當地的貴賓館,大概就不會對自己花費巨資打造的海漢式居所那么驕傲了,畢竟有很多制造不易的好東西,海漢是暫時沒有向外公開發售的。
寧崎和老摩根順利抵達漳州的同時,許裕拙正應石迪文的要求,帶著他參觀廈門島上的各處設施。對于許裕拙而言,他認為這里的確也沒有什么需要隱瞞海漢教官的地方,畢竟當初大批買回海漢火炮的時候,就是由海漢派來的民團軍官設計布置了中左所城的各處炮臺和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