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迪文口中所說的“聯合商號”,當然就是指成立于1602年,以壟斷東方貿易、進行殖民掠奪為主旨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印度公司運營的近兩百年期間,總共向海外派出了1772艘船,約有百萬人次的歐洲人通過東印度公司的船來到亞洲。這家公司雖然名義上是商業組織,但實際上卻一直具有很多國家職能,例如自組傭兵、發行貨幣、與其他國家簽署正式條約、在海外開辟殖民地并實施統治等等。
當然了,東印度公司能享受這么多的特權也并非沒有代價,公司的盈利每年有18要作為分紅上交給國家,以換取政府在各種海外政策和貿易手段上的支持。
而東印度公司為荷蘭共和國在遠東地區贏得的可不僅僅只是經濟上的收益,1619年科恩擔任公司總督之后,便開始倡導武力開疆的做法,并成功地建立起了國家貿易體系,在大明、朝鮮、日本、琉球、安南等國之間組織進行貿易。而原本在遠東占據了大量殖民地的競爭對手葡萄牙,卻在東印度公司的不斷緊逼之下陸續被奪走地盤。17世紀東印度公司的鼎盛時期,光是員工就超過五萬人,另外還擁有戰艦數十艘,武裝傭兵上萬人,的確是已經具有發動戰爭滅掉一些小國的實力了。
以現階段的實力對比來說,東印度公司暫時還是超出海漢一籌,不過海漢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對手,而且控制的地區相對更為集中,更容易在局部區域內占據實力優勢。如果不是顧慮到勞師遠征所將帶來的種種后勤問題,以及后續的實際控制手段,海漢現在其實就已經有足夠的實力拿下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島南部修建的熱蘭遮城據點。
但要解決荷蘭人,海漢執委會認為還是必須先得擺平十八芝這個不安定因素才行。這些海盜所能給海漢造成的威脅,遠比臺灣島上數量有限的荷蘭人來得更大。石迪文借著荷蘭人來宣揚海漢的武力,真正的目的也是為了給許裕拙更多的信心,讓他確信海漢有足夠的實力和決心幫助福建軍方消滅十八芝。
福建許家很早就已經加入了“瓊聯發”的董事會,因此許裕拙立刻就領悟了石迪文這個很形象的比喻“所以駐扎在大員島上的紅毛荷蘭人,他們也就是這個商號的武裝護衛了”
“沒錯。”石迪文點點頭道“但就算他們只是私人武裝,實力也已經遠遠超過了明軍。荷蘭人在南洋打下了不少地方,都是靠著這支武裝完成的。當然了,要跟我們的海漢民團相比,他們還差了一截。”
石迪文并不擔心自己夸下的這些海口被許裕拙給泄漏出去,許家雖然以前跟荷蘭人有生意上的往來,但他們應該很清楚誰才是真正能幫許家壯大實力的人。荷蘭人可不會像海漢這樣,大量出售制式武器,并且還代為培訓軍官,傳授作戰戰術。當然最關鍵還是福建與海漢之間的貿易量已經遠遠超過了與荷蘭之間的紀錄,海漢已經成為了許家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許家現在不太可能為了重新勾搭荷蘭人而出賣海漢。
許裕拙追問道“若日后海漢拿下大員島,那福建以北的海上航線該如何歸屬”
關于這個問題,執委會早就有了相應的指示,石迪文答道“我們不會對此作出任何限制,但前提是我們雙方仍然是處在合作的狀態下。”
石迪文這話其實只說了一半,但也不妨礙許裕拙領會到其中的精神了雙方繼續合作,那么東北亞的海貿生意大家都可以做,但如果合作關系終止,那么對不起,以后就不帶你一起玩了。
至于出現什么樣的情況才可能會導致雙方的合作終止,石迪文已經在之前表明了態度,也無需再在這個時候重復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