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所筑有一座不亞于中左所的大型防御據點,位于惠安縣崇武半島南端。城墻全部由白色花崗巖壘成,墻高七米,周長2457米,城墻上墻碟、箭窗、窩鋪等城防設施一應俱全。城墻四面設有城門,東西北三面城門上各建有烽火臺一座,南城門外則是加筑有一道照墻,城內建有捍寨、墩臺、館驛、軍營和演武廳等設施,制高點蓮花山上還設有瞭望臺。
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抵御倭寇入侵,委派江夏侯周德興巡視東南沿海,周德興到了泉州之后,便組織興建了永寧衛下屬的幾個大型防御據點。永樂年間,崇武城城墻增高了四尺,并且加筑了東西兩門的月城。明嘉靖年間,又興建了門樓、跑馬道等城防設施。明隆慶元年,也就是距今六十多年前,抗倭名將戚繼光就是在這里演武練兵,組織福建軍民抵抗倭寇入侵。
明史兵志中記載“惠安東偏,窮海而止,其鎮崇武。國初以其為島夷出沒之路,設千戶所,置官屯戍,以御外護內,慮至遠也。”原本時空中鄭成功揮師東渡收復臺灣,人民解放軍揚帆南征攻克廈門,崇武城都是被當作了出發基地使用,可見這個地方的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不過這趟行程中并沒有安排上岸參觀崇武城,所以除了能在望遠鏡里看看崇武城的城墻之外,摩根和石迪文對這里最為直觀的認識就是昨天在泉州享用的崇武梭子蟹和崇武魚卷了。
船隊在繞過了崇武半島之后,距離此行的最后目的地南日島就僅僅只有三十多海里的航程了。如果不是照顧到明軍水師的航速,海漢這幾艘船完全可以在三個小時左右就完成這段航程。不過石迪文策劃打這場仗的目的就是為了向福建明軍炫耀武力,所以還是必須得降速等著大部隊一起前進才行。
南日島位于泉州東北,是十八個大型島礁中的主島,面積超過40平方公里,東西狹長呈啞鈴狀。這個地方在洪武年間曾經是設有水寨并且有駐軍近千人,用以抵御入侵地方的倭寇和海賊。但由于這地方孤懸海中,支援和補給都不方便,最終駐軍還是遷離了此地。
十八芝在福建沿海所設立的據點中,南日島是目前碩果僅存的一處。也正因為如此,十八芝對南日島的防御十分看重,對島上被棄用的明軍水寨進行了重新加固,并且派駐了大量人手和船只在這里守備。這個地方恰好是在漳泉兩州與福州之間的必經航道上,來往的船只想要安全通過,就必須得向十八芝繳納一定的費用才行。
許心素雖然也組織過好幾次對南日島的攻勢,但最后因為各種原因都是無功而返。對于海漢人聲稱要在一兩天之內拿下南日島,許心素心里多少還是有一些疑慮的。不過既然石迪文已經說過不需要福建明軍打頭陣當炮灰,那許心素也樂見其成,起碼能夠親眼看看海漢民團作戰的套路也是好的。
船隊在距離南日島還有近二十海里的時候,便已經遇上了十八芝散布在海上的哨船。擁有三十條船的這支船隊自然是立刻引起了對方的注意,很快便看到哨船上放出一支竄天火箭,飛到半空炸響,看樣子是對方的一種傳訊方式。
“我只希望他們能準備得好一點,不要讓我們白跑這一趟。”面對倉皇發出警報的十八芝哨船,石迪文卻是顯得一臉輕松,甚至還有意調侃了一句。
許心素有些不舍地放下石迪文遞給他的軍用望遠鏡,這個千里鏡比海漢軍工賣出來的貨可是要高級多了。那種銅制外殼的單筒千里鏡無論是在清晰度還是可視距離上,都遠遠比不了石迪文所使用的這個黑家伙。不過很顯然這又是一個非賣品,就如同海漢人手里那種可以千里傳音的小黑匣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