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段落稍后重新編輯
對手就算一次性來個萬八千人,也很難能攻陷這里的寨堡。
南日寨這個地方最早是明軍所筑,后來撤軍荒廢之后才被海盜占去,并對其進行了一定的加固。前些日子的戰斗中被海漢的火炮攻勢有所損壞,不過之后石迪文也組織人力對其進行了修繕。錢天敦抵達這里的時候,其實已經沒有太多的文章可做,只要在原本的基礎上將寨墻再進一步地加高加厚,寨外挖出壕溝,把帶來的火炮一一安放到炮位上。只可惜本地比不得三亞,沒有水泥之類的建筑材料可用,否則錢天敦倒是有心在島上修出一個混凝土堡壘,作為演練戰法的試驗品。
當然了,就憑現在的程度,錢天敦認為抵御十八芝的反撲也已經是綽綽有余了。他所擔心的倒不是十八芝這個對手,而是如果荷蘭人介入進來,他們是否會直接參戰。
荷蘭人的戰斗能力毫無疑問要比明軍和十八芝都高出許多,雖然東印度公司下屬的武裝也并不是什么正規軍,但其成員有很多都是有過戰斗經歷的退伍老兵或者雇傭軍,而且熟悉熱兵器作戰的手段,對付他們不會像對付明軍那么輕松。前些天荷蘭人在安不納島作戰的過程,錢天敦也已經通過電臺從三亞那里獲取到了相關信息,對于荷蘭人的實際作戰能力,軍委在此之前的看法的確是有些輕視了。
吃了一次虧當然不會再在同樣的地方吃第二次虧,既然已經有情報表明荷蘭人可能會介入這場戰爭,那海漢的備戰中就應當有更多針對荷蘭武裝的內容,而固守一地不用主動出擊的好處在這個時候也開始進一步突顯出來。
在錢天敦的指揮之下,海漢士兵開始通過實彈射擊,在南日寨之外劃定射擊范圍。這樣將射程內區域劃出棋盤格并編號,而固定炮臺上的炮火也可以提前進行校準,將觀瞄角度和火藥用量統統定下來,作戰時候所能提升的效率和殺傷力將是攻方難以企及的。
錢天敦并不怕這種方法被明軍給學了去,雙方在武器上還是存在著性能代差,火炮火槍的射程和精準度依然不能同日而語。如果明軍將來想在戰場上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那就會很真切地感受到武器性能差異所造成的被動挨打滋味。
七月下旬開始,負責在南日島周邊巡邏的海漢戰船頻繁發現有身份不明的快船出現在島嶼附近十多二十海里的距離上。根據隨行的明軍軍官辨認之后,基本可以確認大部分身份不明的船只都是十八芝所屬的偵察船。錢天敦認為這是十八芝準備開始采取行動的前兆,下令南日島所有武裝人員都進入到戰備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