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北地區經過“燎原行動”的清洗,加上之后大半年的專項治理之后,許多不愿跟海漢合作的地主鄉紳都被明里暗里以各種方式從地方上掃除掉,從而清理出了大片的耕地來實現海漢的集體農莊開發模式。這些土地在未來除了種植糧食作物之外,還有規模相當大的經濟作物種植園,而這也正是外地投資者們所看中的部分。
香料作物、油料作物、麻類作物,以及能夠產出橡膠的橡膠樹,瓊州島發展蠶桑產業所必須的桑樹,都是將在瓊北及瓊中推廣大面積種植的經濟作物。而這幾類經濟作物的市場行情一向不錯,投資前景也非常好。“瓊聯發”前期在瓊南地區所投資的種植園區,目前基本都已經進入到了盈利階段,這也也后續加入的投資者們樹立了更多的信心。
對于已經掌控了瓊州島大權的海漢來說,在這場交易中所能的是場地和技術,嚴格的說資金也并不太缺乏,之所以還是要引入外界的投資商,主要還是考慮到勞動力的缺乏和未來的銷售渠道。
來自大明等地的商人除了資金上的投入之外,往往還會派出大量的勞動力進駐到這些地方,一方面加快開發進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習一些海漢人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當然這些人在本地住了幾年之后,是不是還愿意搬回到他們來時的地方,那可就不一定了。
等到一段時間之后這些地方開始有了產出,那么參與前期投資建設的商家就能得到相應的優先銷售權,可以將這些緊俏的商品運往大明、安南等國內陸地區進行銷售,獲取高額回報。而這些渠道就無需海漢再花費精力去一一架設,投資商們自然會設法去完善這個與他們利益密切相關的環節。
海漢人手里有先進的技術,有歸屬明確的地皮,有穩定的外部環境和可靠的商業口碑,不管是尋求高額回報還是圖長期穩定收益的投資商,幾乎都可以在海漢控制下的地區內找到合適的經營項目。去儋州這批參觀團的客商們雖然也聽說了刺客行刺知州大人的事情,但他們去當地看過之后,自然知道當地做主的早就不是大明官府了,而是海漢執委會下屬的儋州管委會。
商人們可不會太在意什么國家大義之類的東西,何況海漢此時也并沒有公開地豎旗造反。而且海漢人的口碑早就通過這幾年的商貿活動流傳在外,從未在交易或是合作經營中有過什么劣跡,要論可靠程度,反而是勝過官府不少。因此盡管儋州最近局勢好像不是很太平,但依然沒有影響到客商們的投資熱情。
從三亞過來的這批客商也是一樣,雖然經過了將近三天的海上行程,但這些人完全沒有旅途勞累的跡象,下船之后便嚷嚷著要去參觀商務部之前所聲稱的“瓊州島最長的貨運軌道”。
顧凱不得不出來打了圓場“各位,大家一路舟車勞頓,今天就在昌化縣這邊暫時休整,明天我們會組織大家和先期抵達的另一支參觀團一起,乘坐火車前往位于昌化縣城以東四十里的石碌礦區進行參觀。昌化管委會的喬主任已經為各位準備好了豐盛的接風宴,請大家遵從工作人員的指示,依次搭乘馬車前往縣城。”
當晚喬志亞在昌化縣城中設宴款待參觀團,本地的知縣、把總等地方官也都出面陪同。商人們見海漢已經將這里的狀況經營得如此之好,自然對這里的投資前景又是放心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