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參觀團在縣城用過早餐之后,便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之下,陸續來到了縣城外的火車站候著。兩批參觀團合并之后,除去跟班隨從小廝等等,也還有四十余人,因此喬志亞提前便安排了專門用于裝載貴客的客運車廂過來。
這些商人中還有不少是第一次乘坐這種傳說中會噴出白煙的“海漢火車”,都是感到新奇不已,忍不住這摸摸那瞅瞅。而現在的客運車廂已經不再似勝利港到田獨剛通車那會兒的狀況,有了像樣的車頂車窗,而且車窗還是巴掌大的平板玻璃鑲嵌而成,讓商人們大呼奢侈光是這一節車廂所安裝的玻璃窗,在大明境內至少能賣出個一兩千兩銀子了。車廂的座椅都是固定在地板上,硬木所制,外層是牛皮包棕櫚墊子,坐起來也算比較舒適。車廂里還放了幾桶用硝石制成的冰塊,以降低車內溫度。
當然了,與參觀團同一個火車頭牽引的另外幾節車皮就遠沒有這么好的條件了,乘客只能坐在車廂里連靠背都沒有的長條凳子上一路晃蕩著去石碌,頭頂上也只有竹席遍的車頂堪堪能夠擋風遮雨,那些家仆隨從之類就只能在這種車皮上暫時將就一下了。這幾節車皮除了裝載運往礦區的勞動工具、生活物資之外,還有數百名要去石碌上工的礦工。不過這些礦工可是有別于在礦坑里刨石頭的苦力,基本都是各個采掘點的工頭和負責礦山技術的技工,才能有條件乘坐火車往返于昌化與石碌之間。真正那些下苦力的礦工,基本都是長住在石碌當地,很難有機會走出礦區。
隨著兩聲汽笛鳴響,蒸汽機車開始緩緩地加速前進,牽引著一列車皮駛出站臺,向東邊內陸行進。參觀團當中很快有人就注意到軌道以南的一大片建筑“請問顧先生,此地煙囪林立,是何道理”
顧凱解釋道“這里是我們修建的煉鐵煉鋼的生產基地,過兩天就正式開爐投產了,屆時我們會辦一個剪彩的儀式,到時候邀請在座諸位老板蒞臨觀禮,還希望大家都能賞臉”
有心眼的人已經注意到了關鍵字,這鹽鐵向來是國家專營的項目,海漢人在瓊南開鹽場制私鹽的事情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也有人聽說過三亞內陸的田獨就有一處鐵礦在運作,不過海漢人在昌化這邊搞出這么大的陣勢,而且還敢于向這么多外來者公開,看樣子也是已經沒把大明當回事了。
有聰明人已經問道“那石碌的礦山,所采的應該便是鐵礦了”
顧凱對此并不隱瞞,點頭應道“不僅是鐵礦,還有銅礦。各位昨天在昌化港看到的那些運煤船,都是從安南黑土港過來的,它們運來的煤炭將會在昌化制成焦炭,然后用來煉鐵煉鋼。我可以在這里給各位說句大話,等昌化這片廠區投產之后,鋼鐵的產量很快就能超過整個兩廣地區”
海漢人煉制這么多鋼鐵要做什么商人們當然不會天然地認為他們只是要用來打造農具、菜刀、鐵鍋之類的東西,這些鋼鐵勢必還會用來建造這種用鐵軌鋪設的高速道路,停靠在勝利港的巨型大鐵船,還有無數的盔甲,以及名聲在外的海漢步槍和火炮。這個道理所有人都能想到,但沒人會在這種場合去說破。
“這火車速度堪比奔馬,卻遠比騎馬穩當,著實不錯,只是這軌道要鋪設如此之長,想必造價也是不菲吧”問話的是一位從福建來的客商,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乘坐火車,興奮之余也試圖想打聽一下這東西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