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亞聽了之后只是平靜地吩咐道“我知道了,按照規定的程序走吧,如果有新的消息了,及時來向我匯報”
由于礦工絕大部分都是囚犯,因此礦上的安全規定是比較嚴格的,只要發現班組少了人,立刻就會讓該班組停止工作,到礦坑外的指定地點集合,接受看守們的問詢。一般來說只要不是逃跑,都能很快就找到失蹤的人員,頂多也就是警告一下,嚴重的話會扣除個人的勞動積分。但如果看守們通過問詢和查找都無法確定失蹤人員的下落,那就會將其列為逃犯,采取的處理方式也會改變。
逃犯即便逃離了礦坑,也不可能乘坐火車離開石碌,而從石碌到昌化之間這幾十里路幾乎都是處于原始的環境狀態,在沒有攜帶任何糧食和工具的前提下,囚犯要逃到有人煙的地方是需要花費相當大的體力和很長的時間才行。而且即便逃到昌化,以當地的狀況,逃犯也很難隱瞞自己的身份,畢竟除了制式囚服之外,他們也沒有別的衣物了。
當然也有另外一條出路,那就是逃入深山。不過這樣做的存活可能性比往海邊逃更小,因為內陸的山區都是黎苗兩族的地盤,作為一個異族外人,逃去那些地方說不定會死得更快。因此對于逃犯,其實礦區很少會采取追捕措施,除非是明確地知道其逃竄路線或方向。
大約一個半小時之后,這趟列車終于駛抵了終點站石碌鐵礦。雖然這里平時并不對外開放,人流量也比較有限,但這火車站的站臺修得著實不小,與昌化港那邊的火車站類似,也是有專門的裝卸干散貨的站臺。從附近礦坑里采掘出的鐵礦石經過最初的碎石和選礦流程之后,便由小一號的軌道車運送到這里,然后用皮帶傳送機將其裝運到貨運車皮中。
客運車廂這邊的人還沒下完,后面就已經開始抓緊時間裝貨了。參觀團的客商們雖然在昌化港下船的時候也看到過類似的景象,不過依然還是對這種高效的裝貨方式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些能來瓊州島置產投資的商人,大多都是腦子比較活絡,對新事物接受度較高的人,他們自然能看出類似這樣的器械對于提高物資轉運的效率會有多大的作用。有動作快的已經找到了顧凱,開始打聽這些皮帶傳送機是否對外出售,價格又是如何。
不過也有明眼人注意到了這個火車站的安保措施要比昌化港和昌化縣城嚴密得多,光是站臺上就有數十名荷槍實彈,身著灰衣的民團士兵在站崗執勤。不知道的人或許會以為這是為了參觀團到來而臨時實施的安保措施,但實際上這種場景其實是石碌礦區的常態,因為在礦區采掘一線工作的勞動力,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海漢苦役營的囚犯。
自石碌項目開始實施,苦役營的駐地便由三亞變更到了這邊。據不完全統計,光是修建昌化至石碌的鐵路期間,死在筑路工地上的囚犯就已陸陸續續超過千人,如果是雇傭百姓民工來搞這個工程,恐怕海漢執委會的名聲都保不住了。而石碌鐵礦投產之后,這些囚犯都陸陸續續轉移到了礦場,繼續被驅使從事重體力勞動。
目前在石碌礦區勞作的囚犯,仍有超過四千人之多,是海漢治下地區中囚犯最為集中的地區。作為配套的安保措施,自然也就比其他地方要更為嚴密了。陸軍在這里雖然只駐扎了兩個連,但編制卻是按著加強連來的,總兵力近五百人。除此之外,還有兩個中隊共計近三百人的警察負責管理監禁區,這還并不包括昌化那邊駐扎的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