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兩年中,被羈押在此的囚犯因為各種原因而發起的逃亡其實已經有過多次,其中倒也不乏能在事后逃脫海漢追捕的先例當然大部分時候的追捕都僅僅只是象征性的而已。但這些成功逃掉的人往往從此就石沉大海渺無音信,并沒有人知道他們究竟是逃出去了還是悄無聲息地死在了深山里。
不過在過后的逃獄紀錄中,一次脫逃數十人的狀況也算得上是極為罕見了。一般來說稍有頭腦的人都不會組織這么多人一起脫逃,因為這樣會大大降低成功的機率。
首先人一多就很難避免走漏風聲,而囚犯當中為了爭取個人積分而出賣同伴的人可是相當多的,而且苦役營里有規定,揭發其他人不法行徑的,將可以得到被揭發人因此而扣掉的個人積分。類似脫逃這種重罪,揭發一個至少就能得到一個月的積分,要是一次揭發一群人,說不定就能直接獲釋了。所以就算有人策劃從苦役營脫逃,往往也都會控制在有限的幾個人范圍之內,以免惹禍上身。
其次人一多,在逃亡時就更容易引起看守的注意,從而造成行動失敗。而如果是一兩個人,則比較容易利用看守的空隙實現脫逃。
另外多人逃獄即便是能逃出監控區,逃犯們在石碌之外的無人區中所能獲得的補給也極為有限,更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平均分配,而這極有可能會引起逃犯的內訌。人多了之后,想要藏匿隊伍的行跡,躲避看守的追捕,也會變得更加麻煩。
一年之前石碌礦區剛剛開始修建前期工程的時候,因為看守疏忽,曾經也發生過一次群體脫逃事件。當時共有八十多名囚犯趁著看守不備逃進了工地附近的密林,正好喬志亞那時也在工地,立刻便帶了一個排的民兵追了下去。而后來的結果是追擊中陸續打死打傷多人,最后只有十幾人成功脫逃,但這十幾人從此也再沒有出現在海漢的轄區當中。
有了前車之鑒,喬志亞對于礦區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并不是太吃驚。因為條件所限,礦區至今都沒有在外圍修建任何隔離設施,囚犯們只要安了心想逃,的確是有這個機會的。喬志亞所說的“按程序走”,意思就是讓下面的人先去查明狀況,這么多人逃獄不可能一點征兆都沒有,總會查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趁著這個時間駐扎在此的民團也會立刻集合隊伍,派出人馬對幾個可能的方向進行追擊。
如果這幫人運氣好又逃得夠快,那就算他們命大,但如果被追到,那就對不住了,苦役營對逃亡者的追擊從來都是生死不論,即便是活捉回來,也會在苦役營公開行刑處死,以儆效尤。
喬志亞如今也算得上是有地位的官員了,再加上還有這么多賓客在,自然不會抽身去親自處理這件事。他的應對倒是沒有什么問題,但后續的事情發展卻是出乎了他的預料。
駐守在石碌的民團得到命令之后,立刻組織人手,準備進山追捕不管能不能追到,這該做的樣子還是要做的,否則怎么讓那些心中蠢蠢欲動的囚犯收心。而警察們也迅速將出現失蹤人員的兩個苦役班組集中在一起,開始盤問口供。
這兩個班組中留下來的人幾乎都是膽子小不敢跑的,自然不會再對已經逃亡的同伴有什么掩護,很快就竹筒倒豆子把事情都交代了。原來這脫逃的三十多人全是黎人,大部分都是因為在海漢轄區內各種行為不端而被抓進了苦役營。而留下來則沒有一個黎人,并且都遭受過這一幫黎人的死亡威脅,因此沒有人敢于在他們行動之前舉報這苦役營里少說還有兩三百黎人,誰也不知道他們還有沒有同伙留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