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朋又問道“不知城內這些守軍,比那號稱建軍之后從無敗績的海漢民團如何若是有海漢民團的戰力,想必守住這城池應當問題不大。”
蘇克易搖搖頭道“這個怕是尚有差距。在下去年去到三亞,雖然只是驚鴻一瞥,但感覺海漢民團的確不是浪得虛名,其裝備和訓練水平都遠在本城軍隊之上。初到三亞之時,在下便住在一處軍營之中,那海漢民團每日天色蒙蒙亮便要出操訓練,天天均是如此。試想其備戰,到了戰場上自然表現出色,本城這些軍隊雖然也有日常訓練,但卻是五日一練或十日一練,輔軍更是有大部分是戰事爆發才臨時征召,這還如何比得過”
成大朋故作吃驚道“那兩軍若是在戰場遭遇,荷蘭人豈不是一戰擊潰”
蘇克易嘆道“去年談判之前,荷蘭人在福建海域便已經大敗了一次。只是礙于面子,這消息并沒有在巴達維亞傳開。和我同去三亞與海漢談判的軍官范德維根,便是那場敗仗的指揮官。”
成大朋雖然并不是隸屬于商務部的人,不過他本身是商賈世家出身,對于商場上的事務并不陌生,這也是上級給他安排這個商人身份作為掩護的主要原因。而他本身的專長領域和主攻方向,也都集中在經濟情報的收集整理方面。這使得他與蘇克易這類人交往的時候如魚得水,幾乎毫不費力就能完成上級所指派的任務。
在此基礎上,他還經歷過情報人員中大部分人所沒有遇到的一種狀況,那就是戰亂。目前城里很多人都對于即將到來的戰爭感到十分不安,但對于他這樣一個經歷過滅族之痛的人來說,當下巴達維亞城所面臨的戰局并沒有多可怕。馬達藍人雖然好戰,但也并不都是野蠻人,他們攻打巴達維亞只是覬覦這里的財富,即便打下來,屠城的可能性也很低,畢竟馬打藍的統治者想要的是一個能夠源源不斷產生財富的聚寶盆,而不是一座到手之后就失去價值的死城廢墟。
因此成大朋不太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倒是想趁著這個機會,盡可能地多從華人買辦這里套出有價值的情報。如今蘇克易自己主動登門,倒是省下了他不少工夫。
成大朋先讓下人泡了一壺茶水上來,親自給蘇克易斟上“這是上個月家里特地從福建送過來的茶葉,蘇師兄不妨品鑒一下。此乃武夷山九龍窠產的巖茶,以前長在深山無人知,但海漢人卻是指名點姓要買那個地方的茶葉,直接掏錢把那塊地給圈下來了。這海漢人一向以善于享受著稱,他們點名要的東西那肯定差不了,后來這茶葉流出少許到了市面上有人試飲之后,果然是好東西。只是這東西每年出產實在太少,九成都被海漢人買去,尋常在市面上是見不到的。”
蘇克易應道“武夷山的茶葉出名,在下也是略有耳聞,不過成老板說這地名,在下倒是第一次聽說。”
成大朋道“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巖巖有茶,宋元兩代都有入選貢茶的品種。如白瑞香、素心蘭、不見天、金鎖匙、醉海棠、鳳尾草、瓜子金等,不過這種茶葉倒是海漢人到了福建之后才開始有了名氣。”
蘇克易端起茶杯,見茶水色澤深褐鮮潤,清澈艷麗,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心淡綠帶黃,聞之清香四溢,忍不住淺酌了一口,茶水入口甘爽滑順,當下便贊道“確是好茶,只是武夷山本就是產茶之地,這種好貨應當早就被人發現,怎會便宜了海漢這外來人”
成大朋解釋道“據說是海漢人所使用的制茶方法與當地人掌握的方法不太一樣,制出的成品品質也就相差了很多。以前鄙人去三亞做買賣的時候曾聽海漢人說過,他們制這茶葉要有曬、晾、搖、抖、撞、炒、揉、初焙、簸、撿、復火、分篩、歸堆、拼配等十多道工序,工藝十分復雜,才能制出這種品質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