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克易嘆道“海漢人精于工藝營造,想不到連制茶也如此厲害不知這茶名稱為何”
成大朋道“海漢人將此茶取名為大紅袍。”
“大紅袍這名字倒是別致。”蘇克易雖然不明其意,但也沒有再去細想。
海漢的貿易觸角伸入福建市場之后,農業部便打了報告要引種武夷山的茶樹,于是執委會自然要張羅著把品種最好的茶樹引入海南島試種。但打聽之下,后世最為出名的大紅袍卻根本沒人知道,后來一查典籍,原來這大紅袍是明末清初才慢慢開始被世間茶客注意到,真正被命名大概還得等到數年之后。海漢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資源,立刻便花錢買下了武夷山九龍窠的地皮,然后派了人在當地經營。以海漢的商業炒作水平加上這種高級茶葉本身所具備的品質,自然很快就在茶葉市場上有了名氣。
這種茶的產能非常有限,成大朋說的市面上見不到也是實情,除了極少數用于饋贈給福建當地的關系戶之外,其他的都是用于制作海漢內部特供的福利。原本這東西也只有穿越者才能享用到,不過為了替成大朋打造出世家大少爺的身份背景,安全部還是想方設法從有限的配額中摳出了一點送到巴達維亞。
這東西或許并不會在成大朋的工作方面派上多大的用場,但它會與其他的各種用心營造的細節一起成為成大朋身份象征的一部分。而正是有了諸多這樣的細節,才會讓蘇克易這樣的人確信成大朋的確是出身大戶豪門的商賈子弟。
當然了,蘇克易也會從成大朋有意無意的言語間留意到,他的家族與海漢人之間保持著不錯的關系,否則也不會三不五時在這里看到一些市面上根本見不著的海漢貨。
“聽說海漢人慣于把最好的東西留著自己享用,而二三流的貨色才拿出來的販賣,今日品這大紅袍,倒是又驗證了這種說法。”蘇克易再飲一口之后,繼續評價道“去年開始便有海商將產自瓊州的三亞高山茶販來巴達維亞售賣,在下也曾品嘗過,與這大紅袍還尚有差距。不過議事會的洋大人們倒是很喜歡,買了不少打算運回國去賣個高價。”
成大朋道“三亞高山茶多是引種武夷山的茶種,這換了一處風水,自然品質會有所偏差。不過這些西洋番人都是粗人,大概是品不出其中的差別。”
蘇克易身份敏感,當下沒有接他這話茬,笑了笑岔開了話題“成老板是會享受的人,只是如今巴達維亞被南洋蠻軍圍困,近期怕是很難自在了。”
成大朋立刻順著問道“那不知道議事會除了管控糧食以外,還有別的什么應戰措施嗎”
蘇克易道“自然是有的,今晚開始,全城便要執行宵禁令了。入夜之后,切莫再出門走動,以免被城中的巡邏隊當作奸細給抓捕了去。此外城中凡年滿十六的男子,全部都得到各街區報名候命,聽候議事會的統一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