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局勢使得成大朋只能退而求其次,雖然送不出情報,但是可以盡量將這場戰事的過程記錄下來。日后海漢南下的時候,自己今時今日的所見所聞,就會成為執委會和軍方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了。趁著有蘇克易這層關系,要在近期找借口多去幾次城頭觀戰才行。
7月12日晨,當海邊的霧氣尚未散去的時候,城頭的瞭望兵就在隱隱綽綽中看到了馬打藍大軍在城外移動的跡象,趕緊敲響了鐘向城防軍示警。
巴特在第一時間回到了自己的作戰位置上,并用單筒望遠鏡觀測遠處的敵軍陣地。他首先注意到的并不是呈方陣緩緩推進中的馬打藍軍隊,而是緊隨其后的一些高大的木架子。
這些高大的木架結構很簡單,下方是三角結構,頂端有一根長長的橫木,中間部分固定在三角結構上。雖然距離較遠看得還不是很真切,但巴特已經認出了這東西的真面目這是擲彈帶式投石機。
投石機可算是冷兵器時代最厲害的攻城器械之一,很早就已經出現在東西方的戰場上。對于火器裝備并不算太多馬打藍軍來說,投石機無疑是一種便于制造,作戰效率也相當不錯的攻城器械。在前兩次攻打巴達維亞城的作戰中,馬打藍軍也同樣使用了投石機,不過當時的作戰效果倒不是特別理想。
其原因主要是當時使用的投石機的體量稍小,射程有限,必須要深入城防火力范圍中才能發揮作用。在城頭的密集火力打擊之下,移動緩慢的投石機往往還沒部署到位就已經被摧毀了,馬打藍軍當時前前后后投入了七八十架投石機,最終卻只是把城墻砸出了幾個不大的豁口而已,并沒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而且投石機也不止馬打藍軍有,城防軍也同樣有投石機,此時在城墻內就有數十架投石器候命。但這些投石機也有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射程較短,難以對遠處的敵人產生實際威脅。而且城內的投石機還需用拋射翻越城墻才能擊中敵人,這無疑是將本來就有限的射程又縮短了一截。
如果馬打藍人僅僅是打算采用老戰術,那巴特會很樂意再給他們上一節難忘的遠程火力課。不過這次馬打藍軍的準備顯然要比上次更為充分,因為目前所看到的投石機體量顯然要比上次出現在戰場上的同類高大了許多。投石機頂端那拋射彈藥的橫桿,最長的竟然有五十英尺左右,很顯然馬打藍人在最近這兩年里沒有閑著,已經改進了他們的投石機結構。即便還沒有開戰,但巴特已經能想象出這種新式投石機的射程大概要比以前的貨色增加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