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炮手,立刻進入戰斗位置”看著遠方的馬打藍軍向南緩緩推進,巴特大聲下達了備戰命令。
馬打藍軍在距離巴達維亞城大約一里的地方停了下來,將巨大的投石機慢慢推到陣列第一線。巴特抓緊時間計算了一下對方出戰的兵力規模,僅僅是北邊這條戰線,目前在城外列陣的馬打藍軍大約有萬人規模。而大大小小的投石機,目前所看到的就有三十多架。
雖然現在還沒得到東西兩面傳來的消息,但巴特認為馬打藍軍大概不會把兵力全部集中到一個方向攻城,勢必會在其他兩個方向上也保持足夠的壓力,讓城內的守軍無法輕易集結到一處進行防御。
接著開始有大量的平板小車將已經準備好的石彈運到一線堆放起來,巴特在望遠鏡中確認了對方使用的石彈大小之后,臉色更加難看了。
從個頭上看,這些石彈的單個重量大概至少在百斤左右,如果真能用投石機拋投到城墻附近的位置,那其威力比起炮擊也不會相差太多了。雖然炮彈的速度更快,但份量卻是遠不及這石彈,因此殺傷力也只會在伯仲之間。
馬打藍軍并不是沒有裝備火炮,開戰前英國人就賣了不少火炮給剌登郎桑,指望著馬打藍軍能夠一舉攻破荷蘭人盤踞的巴達維亞城。但馬打藍軍對于火炮的運用并不純熟,而且他們也很清楚火炮這種武器在戰爭中需要消耗數量眾多、價值不菲并且補給不便的彈藥,加上火炮本身的發射壽命也比較有限,因此在攻打巴達維亞的戰斗中,剌登郎桑并沒有一開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牌,而是先采用了更原始但使用難度和成本都更低的投石機,來作為攻城戰的遠程火力輸出手段。
雖說這投石機發射的速度慢,準頭也很有限,但再原始的手段都架不住數目多,這么幾十架投石機要是集中往幾個點投射石彈,那威力還是相當恐怖的。巴特的表兄就是在1629年馬打藍軍攻城時被一顆從天而降的石彈奪走了生命,當時巴特就在他旁邊不遠處,親眼見證了自己表兄在一秒內從一個活人變成一堆碎肉的過程,那恐怖的景象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年,但依然會時時在巴特腦海中反復出現。而現在城外的景象,讓巴特又再次回想起了被投石機所支配的恐懼。
隨著城外平原上回蕩著的牛角號聲,馬打藍軍的攻城作戰終于拉開了序幕。巴特畢竟是一個職業軍人,雖然心中仍有難以磨滅的恐懼,但還是迅速收斂了心神,指揮炮兵們開始裝填彈藥。
在投石機緩慢地進行裝填期間,馬打藍軍的步兵開始繼續向前推進。不過此時的推進速度就要比之前快多了,手里抓著刀槍盾牌的士兵們一路小跑著涌向巴達維亞城,后續還有不少提著梯子、木板等工具的工兵。
雖然對手的部隊很快就進入了火炮射程之內,但巴特并沒有急于開火。他知道對面的指揮官就是在等著城防火炮開火,這樣對方才能準確地判斷出城防火力點的位置,然后用投石機進行集中打擊。巴特必須要把敵人放得更近一些,這樣等會打起來,火炮至少可以在對方撤退之前多進行兩輪的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