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本的歷史,這個時候登萊之亂已經接近尾聲,九月的時候叛軍已經被包圍在登州城中,十月的時候孔有德率部突圍,棄船登船逃往遼東半島,并在第二年投降了關外韃子。如果說山東的戰局跟歷史上相差不大,那么戰亂大概很快就要結束了。而那個時候在外逃難的百姓得到消息之后,肯定也還是會選擇陸續返鄉重建家園,而不是背井離鄉地去往一個完全不可知的環境。
海漢所要做的事情,便是趕在這場戰亂的影響結束之前,盡可能多地從北方引入移民。但截至目前,澎湖基地所接收的北方難民總數都還沒有過萬,平均每天到港人數不足千人,這甚至還比不上廣東番禺李家莊移民轉運中心在高峰時期的移民流量。
當然了,廣東那邊的具體環境也不一樣,畢竟從戰亂區到番禺也就幾百里地,難民前往當地并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而這些北方難民南下卻需要比較大的決心,再加上足夠的海上運力,才能實現海漢對移民需求。
但由于航程實在太遠,海況和沿途環境都不熟悉,海漢目前也不敢輕易派出自己的船隊北上去那么遠的地方運輸移民。這可比不得當初在安南沿海運移民,那時候安南人幾乎沒有海上力量,就算知道海漢人的作為也只能睜只眼閉只眼,而大明沿海各地多多少少也是有水師存在的,規模龐大的海漢船隊進入大明北方沿海肯定會引起矚目,也并不見得每個地方的官府都會像福廣這邊愿意與海漢合作。就算海漢不怕大明水師,但也不想因此而招惹到不必要的麻煩。
厲斗皺眉道“劉老板,有沒有可能組織規模大一點的船隊,一次多運些人過來至于價錢你可以放心,我們絕對不會因為送來的人太多就開始壓價。”
劉振國應道“回稟首長,草民也正有此意。此次返回福建,草民已經聯系好了多家關系較好的海商,向他們租借船只。等此次交易完成,草民再次北上的時候,就不止是這三條船了,起碼是三十條船下次再來澎湖,至少也給貴方送來三四千人才像話。”
“這倒是還差不多。”厲斗聞言點點頭,對劉振國鼓勵道“你要是單次運送移民的規模能超過三千人,我可以向上級申請,拿幾種商品的淮安府特許經營權給你。劉老板懂我的意思吧”
“懂懂懂草民先謝過首長”劉振國立刻雞啄米一般地點頭應道。
劉振國要跟海漢人做買賣,當然是早就下過工夫研究海漢人的經營之道。海漢貨在大明如此緊俏,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其制作工藝精巧,別家難以進行仿制,另一方面也是與其獨特的經營策略有關。每一種海漢貨在一地往往只有一兩家商行有貨出售,而這也在最大限度上保證了經營者在當地沒有其他競爭對手出現,從而變相為經營這些商品所能獲得的利潤了保障。
但凡能拿到海漢商品在某地特許經營權的商家,往往都能在很短時間內賺個盆滿缽滿。哪怕是火柴這種單價較低,利潤看起來沒那么豐厚的快速消費品,如果仔細計算一下其銷量,仍然不難發現這種經營方式所帶來的巨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