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區是大明境內排得上號的富庶地區,消費能力還在福廣兩省之上。而當地的海漢貨大多都是福廣和浙江南部的商人販賣過去,并沒有形成福廣這邊較為規范的經營模式。如果能夠較早地拿下區域特許經營權,哪怕就是那么一兩種商品,所能賺取的利潤也是劉振國目前所不敢奢望的數字。聽到厲斗開出這樣的條件,他自然是忙不迭地答應下來,心里已經開始盤算在哪里還能多租借到一些大型海船,一趟能多拉幾千人回來,說不定海漢人一開心就多給自己幾個州府的經營權了。
當然了,本著雞蛋不全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安全原則,厲斗開出類似條件的對象可不止劉振國一人而已。目前在為海漢從事移民運輸的商家,在福建就有七八家之多,其中規模最大的自然是許心素旗下的海商集團。目前運抵澎湖的移民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數量都是由許家完成的。而除了福建的海商之外,江浙一帶也有兩三家海商意識到了這種買賣中蘊含的商機,開始在兩地間運輸海漢所需的人口。
當初民政部所制定的計劃,希望能夠在1632年年底前至少能從北方引入三到五萬移民,照目前的輸送速度來看,保底基本無虞,但想要突破上限,卻還要下很大的工夫。而海漢為此也承受了比較大的經濟壓力,海漢需要付出十五到二十元的代價,才能完成將一名移民從戰亂地區送到澎湖,再轉運到海南島的整個過程。而這僅僅還只是基本的運費和伙食費用的估價,并沒有把澎湖島上的移民營地建設費用等其他額外開支計算在內。
澎湖基地最高指揮官錢天敦之前就曾經笑稱,海漢今年為了完成這個移民目標所需的花費,至少可以打造出一支完整滿編的區域艦隊。考慮到海漢軍方在福建部署一支完整艦隊的計劃已經推遲到明年,這其實也可以視作移民計劃對于軍方的實力擴張產生了間接的影響。當然了,人口為重,錢天敦自然也不會跟執委會唱反調,所以也就是口頭上抱怨幾句而已,并沒有對移民計劃有任何的抵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