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道“這海漢人在地方上如此張揚,就不怕官府責難”
程路笑道“有錢能賣鬼推磨,想必當地的大人早就已經跪在海漢人的金山銀山面前了。朝廷天高地遠,也管不到瓊州島那地方去。”
有腦子轉得快的人已經聯想到了眼前,便開口問道“那這澎湖島”
“這海上方圓幾十里內的島嶼,如今也俱是海漢人所轄,福建官府并不插手這邊的事務。”程路當然也知道這人想問什么,沒等他把問題說完,便已經亮出了答案“海漢人在福建的影響力極大,這澎湖列島,福建官府已經許給了海漢經營,只是名義上還歸大明管轄而已。”
“程管事,那這海漢人花銀子花糧食從北邊拉了這么多百姓過來,真是打算讓這些人在南方替他們種地的”另有一人提出了自己所關心的問題。來到這里之后如何生存下去,這大概也是所有剛剛抵達澎湖的移民們共同的疑問。
盡管民政部門考慮得很周全,將難民分成三男一女四路縱隊隊列進行逐個登記,但由于大部分難民都不識字,南方北方的口音差異極大又導致了交流上的不通暢,登記的過程還是被拖得很慢。但現在急也沒用,目前可用的北方出身的歸化民干部本來就極少,而其中能識會寫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了。現有的歸化民干部也就只能操著半生不熟的海漢普通話,與絕大部分都是山東出身的難民們進行溝通。
“名字,年紀,在這里是否還有家人,一一報上來。”負責登記的歸化民干部機械地重復著這幾句話。
每一名新到這里的難民都得先登記個人情況,并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鑒別和排除可疑、危險的人物。隨著海漢在大明招攬移民規模的不斷擴大,誰都沒法確定大明的特務機構是不是會再次派人混入移民當中,變換身份到海漢治下地區臥底。除了安全部采取了一些反諜措施之外,民政部在引入移民階段的登記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由于海漢安全部有李清揚這個棄暗投明的前錦衣衛軍官擔任特別顧問,在移民登記階段的鑒別能力還是有了比較大的提高,任何能夠隱晦地證明錦衣衛身份的信物,都逃不過這個階段的檢查。
“俺叫孫真,十九歲,一個人來的。”一名體格健壯的少年愣頭愣腦地報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個孫真的塊頭在大部分人都瘦骨伶仃的難民當中顯得格外突出,負責登記的人不禁抬頭多看了他兩眼“以前有過從軍、當差的經歷嗎”
孫真搖搖頭,將兩只手掌伸到工作人員面前“俺家是在登州種地的。”
工作人員很仔細地看了看他手掌上的老繭,然后才繼續問“家里就你一個人”
孫真眼睛一紅,點頭應道“孔有德的兵來莊上搶糧食,家里人就我逃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