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這個利益角度來說,西班牙人和海漢人其實有著很類似的利益訴求,雙方都希望把荷蘭人清除出自家的勢力范圍。不過要完成這個目標卻絕非易事,兩國在遠東地區的海上搏殺各有勝負,沒有哪一方占據了比較明顯的優勢。這也是去年荷海談判之時,荷蘭代表最終被海漢的盤外招逼迫著服輸的主要原因,荷蘭人實在很擔心海漢人會跟西班牙人聯合起來,這兩家要是同時出兵,就算荷蘭士兵們再怎么英勇善戰,大概也難以抵擋其夾攻。
當然海漢也并不打算真的跟西班牙人聯手,對于海漢來說,所有的外部勢力都是競爭對手,能利用就利用,不能利用就設法消滅之,聯手結盟這種事,海漢只會選擇那些受制于自家的勢力作為對象,比如說安南國的軍方就是堅定的海漢盟友。而西班牙人自己就能造槍造炮造搭船,在航海方面的積累遠遠超過了海漢,與其結盟對海漢而言并無益處。最重要的是,雞籠港這個地方,海漢軍方也是已經眼饞很久了。
雞籠港即后世所稱的基隆港,明萬歷四十五年,即1617年,明代學者張燮所著的東西洋考一書中,就有雞籠社、雞籠港、雞籠城、大雞籠街等記載。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此處,并在港口外的社寮島上修筑了一座堡壘,命名為“圣薩爾瓦多城”。
雞籠港港灣東、西、南三面層巒環抱,其間是縱深約36公里,入口寬約300米的狹長海灣。灣口外有社寮、中山、盤桶等島嶼為自然屏障,形成了山環水繞,風平浪靜的天然良港。港內水域面積約2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十米左右,大型船只進出港口毫無壓力。當然了,西班牙殖民者并沒有海漢這么強的工程營造能力,在當地所實施的港口建設也很有限,并沒有充分地運用當地的地理環境。
對于海漢軍方來說,雞籠港的地形易守難攻,是軍方最中意的半封閉式港灣,不管是軍用還是商用都有充分的開發空間。配合當地豐富的林木資源,就可以興建大型的造船廠。而附近海域豐富的漁業資源,使這個地方即便到了后世也仍是臺灣最大的漁港,所產的黑鯛十分有名。
除此之外,由于當地存在著大片的火山群,礦產資源也是十分豐富。金瓜石山、草山、雞母嶺等地分布著不少金銀銅礦,是臺灣島上金礦最為集中的地區。而除此之外,當地火山群形成的硫磺礦資源也十分豐富,在工業和軍事領域都有著非常廣泛的用途。
因此雖然雞籠港這地方并沒有擋住海漢北上的航道,但依然是被軍方列入了“必須拿下”的目標清單當中。不過相比于大員港如鯁在喉的位置,奪取雞籠港就顯得沒有那么急迫了。
當然了,不管是要打哪一處,錢天敦和澎湖駐軍都極有可能會擔任主力,而錢天敦也必須要考慮到打下來之后的占領問題以澎湖基地現有的兵力,分兵占領顯然是不太可取的辦法。要嘛從海南島調兵,要嘛就只能等到本地招收的新兵完成訓練之后擴編駐軍,但無論是選擇哪一種解決辦法,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
“今年年底前能帶出來兩到三個連的新兵就算不錯了”錢天敦盤算了一下,還是搖搖頭道“如果要分兵守大員港,然后再派部隊北上開辟新據點,兵力肯定是不夠的。”
“要是有辦法讓荷蘭人跟西班牙人干一場就好了,我們坐收漁翁之利,說不定就能輕松拿下臺灣島了。”陳一鑫出主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