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對海漢來說也不是太大的問題,反正也不會指望完全靠他們來供應海漢向這里移民期間所需的糧食補給。到時候農業部的人過來把農場地界一劃,耕種方式和糧種全部統一,產量自然就會有明顯的提升。
至于說這樣做會不會遭到本地居民的強烈反對,錢天敦倒不是很擔心。海南島上二十多萬人,幾百萬畝耕地,都陸陸續續被海漢給兼并了,這么兩三千畝地自然不在話下。如果有人想要逆大勢而動,那海漢民團自然會告訴好事者什么叫做鐵拳。
盡管錢天敦不是農業專家,但從這兩人的描述來看,本地的農作物種類也確實少得可憐,而且沒有什么高附加值的產品,除了糧食就是一些普通蔬果了,相比海漢治下地區的農場,產出和收益都處在極低的水平。
這當然不僅僅只是豐榮村百姓的種植水平不高所造成,其差異主要還是因為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與海漢著力推廣的集體農莊屯墾模式在運作方式上存在的技術代差。海漢式的大面積屯墾勞動效率要高得多,從而可以將單位面積的耕種成本降到遠比傳統耕種方式更低的水平。至于農技方面的推廣和應用,農場模式的便利性也要遠遠勝過傳統小農模式,短期內便可在大面積的種植區內實施,而不需要一家一家地慢慢推廣。
這些道理,沒有見識過真家伙的民眾是不會理解的,但從海南島的推廣狀況來看,大多數人還是識時務的,當他們意識到海漢的耕作方式更為先進,收獲也更為豐厚,就會嘗試著接受海漢的土地政策和耕作方式,逐步融入到海漢的農業體系當中。臺灣島上的移民人口本來就少,農業開發水平也比較低,海漢這套模式放到臺灣島上實施,應當阻力會比海南島小得多。
“你們在這里定居,與本地原住民的關系相處得怎么樣”錢天敦聽完兩人的講述之后,又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如果拋開臺灣島南北的洋鬼子不論,島上唯一可能給海漢造成麻煩的就是原住民了。這些土著雖然仍然處在刀耕火種甚至是飲毛茹血的部落時代,無法與武裝到的牙齒的海漢正規軍對抗,但如果他們要騷擾甚至襲擊移民,處理起來也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
村民應道“有愿意與我們和平相處的,但也有好戰的,豐榮村修筑了圍墻,也是為了避免讓那些土人隨意沖入村落中搶掠糧食和其他物品。”
“哦來搶你們村子的人多嗎他們從哪里來”錢天敦饒有興趣地追問道。
“差不多每個月都會來一次,每次有四五十人至百十來人不等。聽其他部族的土人說,襲擊我們村子的這個部族是在東邊好幾十里之外的山林中。”
“東邊”錢天敦默默地在腦海中回憶了一下地圖,此地以東幾十里的地方,就已經進入了臺灣島的中央山脈區域。而根據所知的資料,住在山區的高山族部落,其好戰和暴虐的程度要遠遠超過住在平原地區的平埔族部落。每個月下山劫掠漢人的村莊,對于這些部落大概就是跟集體狩獵一樣的活動而已。這些漢人移民能夠在這樣的條件下定居在這里,倒也真是稱得上吃苦耐勞膽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