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和你們和平相處的部落,他們會與你們做買賣嗎”錢天敦繼續問道。
“會的。”村民點頭應道“這些人會拿著鹿皮、藥材和一些山林里的特產,到村子來與我們交換大米、鹽和生鐵。如果村子里恰好沒有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還會南下去笨港那邊的大村寨交易。”
這樣的描述也基本印證了平埔族比較容易溝通和相處的說法,如果能夠靠著商業交易擺平這些土著人,即便是好戰如錢天敦,也不會主動選擇開戰。畢竟臺灣島這邊的自然環境大多是未經開發的密林,即便是擅長山地叢林作戰的特戰部隊進入這樣的地區,戰斗力也難免會大打折扣。而且在山林地區作戰,對于指揮官而言是極大的考驗,因為幾百上千人一旦進入山林,就很容易完全失聯無法指揮。
想當初錢天敦帶著部隊在安南作戰的時候,往往也會盡量避免在山林地區長途行軍或是長期在林中駐守。如果習慣性襲擊本地漢人移民的土著部落位于深山老林當中,那錢天敦也得好好盤算一下該如何應對這樣的狀況才行。主動出擊無疑是一個比較危險的選擇,倒是守株待兔似乎會是一個不錯的方案。
從個人角度來說,孫真對于攻打村莊這種事是比較排斥的。他之所以會淪落為難民遠走異鄉,就是因為孔有德的叛軍在山東作亂,摧毀了他以前所居住的村莊,整個孫家除了他一人之外,全都失陷于亂軍之中。對于當初叛軍在地方上燒殺劫掠的行為,他一直都是深惡痛絕,更別說把自己也變成這類慘事的執行者。但進了海漢民團兩個月,孫真也明白什么叫做軍令如山,如果上司真要下令攻擊村莊,那可是不容拒絕的。當然了,真要動手的話大概也輪不到這些新兵,相比這些還沒有執行過作戰任務的菜鳥們,戰斗經驗豐富的老兵自然更為可靠。
不過孫真所擔心的狀況最終并沒有發生,大約半個小時之后,村莊派出了兩名代表,跟著去喊話的士兵一起回來了。孫真不禁大為驚奇,向連長武勤打聽道“為何這些百姓會對我民團如此信任,竟然敢就這么跟著來了”
武勤笑道“我們又不吃人,有什么好怕的再說了,對付這些大明出來的百姓,我們自有辦法。”
“什么辦法”孫真好奇地追問道。
“我們除了海漢民團之外,必要時也可以用明軍的名頭行事。”武勤并不避諱地向孫真透露了這個不算秘密的秘密“錢將軍除了民團的職務之外,還有福建官府給的一個參將官銜,正兒八經大明兵部簽發的委任狀,隨時可以代表大明行事。這些百姓都是從大明遷出來的,大明的軍隊到了,你說他們有膽子反抗嗎”
孫真還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事情,心道那的確是不敢反抗,想當初孔有德的叛軍劫掠鄉間,最初也沒有哪個莊子敢反抗他們的淫威。直到后來官方通報其為叛軍之后,山東地方上才開始有了抵抗。普通民眾對于官府官軍的畏懼感是與生俱來的,如果打著大明官軍的旗號行事,那的確是能唬住不少人。想繼續跟大明作對的人大概都已經跟著十八芝撤去海外了,選擇留在臺灣島上的理應都是不愿意再折騰的老實民眾。
不過孫真想想又覺得不對“可我們穿的軍服跟大明官軍完全不同啊這些百姓難道沒見過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