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奈第一次乘坐火車的時候也是驚為神跡,甚至想過如果能在廣州城和番禺縣之間修筑一條這樣的鐵路,將會大大提升李家莊在珠江航運中的重要性。不過這個計劃最終也僅僅只是存在于他的腦子里,并沒能變成現實。這樣的大工程涉及到的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沿線土地的歸屬權就足以讓其胎死腹中,哪怕李家在番禺縣權勢熏天,但番禺縣的地皮可有不少是在廣州府達官貴人手里掌握的,要讓這些人把地拿出來修鐵路,李奈不需細想也知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此外地方官府也不會全是糊涂蛋,對于這樣一條從珠江入海口直達廣州城的便捷通道所存在的軍事風險,駐守廣州的明軍將領肯定是看得到的,也勢必會阻止這種工程的修建。
而這種事情在海漢做主的海南島上就不會發生了,首先這里的土地全都是被海漢執委會控制,征地修路就算有人不服也沒有辦法反抗。其次本地的官府幾乎全都被海漢架空,現在海漢要修鐵路甚至都不用知會官府,直接自行動手就行了。據說目前海漢已經在計劃在瓊州府城與儋州之間修建一條鐵路,將瓊北兩座大城用鐵軌聯系起來。如果這條長度超過200里的鐵路真能建成通車,那無疑會成為兩地間最快捷的交通方式。
李奈想在自己家鄉乘坐火車的愿望,大概近期還不太可能實現,除非今后廣東易主,讓海漢來掌權,或許還有可能變成現實,不過李奈對此倒是不報太大的期望,畢竟這對于大明子民來說實在有些大逆不道。
李奈和隨從順利驗票上車,與他們同乘甲等車廂的只有五六個歸化民干部,都是剃頭易服的海漢打扮,跟普通歸化民的明人著裝外表大不一樣。不過李奈跟海漢人打交道的程度遠非普通人可比,他一看便知這幾人并不是正宗的海漢人。
這些歸化民干部看起來都非常年輕,頂多也就是二十出頭的樣子,雖不認識李奈,但都對他拱手示意。李奈聽著他們的談論,也與海漢人的北方口音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應該都是本地人,但還是努力在說著海漢目前推行的“普通官話”。李奈不問可知,這些年輕人應該都是由海漢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海漢秀才”。
雖然海漢治下地區并不禁止讀書人參加大明的科舉,甚至還會對赴考的學子有種種照顧措施,但海漢同時也在逐步建設自己的“科舉”體系,自行建學,合格的學生全部安排就業。能夠在這個體系中出類拔萃的人才都會進入到海漢的各個部門中任職,而且入仕的門坎要比大明科舉低得多。在早期入學的一些歸化民青少年,目前都已經陸陸續續地分配到各種海漢官方機構,混得好的如符力、于小寶、張千智、黃雀等人,已經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了不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