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諸如此類的民間報刊,李奈是沒什么興趣去翻閱的。“福瑞豐”名下有自己的船行,要去到哪里根本無需求助外人,隨時都可以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至于那些文人所辦的期刊報紙,李奈更是興趣缺缺,他本來就是一個實干主義者,對于文人喜歡空談的作風并不感冒,否則也不會放下了自己考取的功名,走上了經商這條路。
不過李奈倒是覺得海漢人積極興辦媒體,通過這種方式將民間輿論和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做法的確相當先進。如果大明有能人可以早十年八年想到這樣的方法,或許現在的天下不至于如此動蕩。以李家今時今日的財力和影響力,倒是可以在廣州府試試自己搞一家類似的機構,效仿海漢的操作模式,慢慢在廣州建立影響力。
當然了,要啟動這件事,駐廣辦八成都會參與進來,并且很有可能會干預未來的宣傳方向。但李奈倒是覺得無所謂,只要能把事情做起來,適度的妥協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這事做起來之后受益的也不止海漢,李家同樣可以利用這種宣傳渠道來促進和發展自家的其他生意。李奈打算明天再去勝利堡走動的時候順便去拜訪一下寧崎和陶東來,看看他們是否會支持自己的這個打算。
第二天一早,李奈起床洗漱完畢,用過早飯,便打算出門走動一下。但沒想到一大早,就有訪客成群結隊的登門了。
既沒有預約,又這么早就趕著上門的客人,自然不是什么身份顯赫的貴客,來的全是“福瑞豐”和李家在三亞本地的子弟,其中大部分都是正在海漢人手底下培訓的各行業學徒,還有幾個是“福瑞豐”在本地的商棧、店面等機構的負責人。他們昨天晚上才知道李三少爺又不聲不響地來了三亞,于是一大早便過來請安了。
李奈原本還想著今天抽個空自己去微服私訪一下自家的生意,看看這些人平時的表現如何,倒是沒想到風聲傳得如此之快,這些人連一點空隙都沒給自己留下。當然了,既然人都來了,李奈自然也不會對自己人拒而不見,當下便讓手下人安排這些訪客在樓下候著,自己回到樓上的書房中一一傳見。
與學徒們會面交談的時間倒是花不了多少,一般就是問問近期的學習生活狀況,再隨口了解一下有沒有什么需要特別匯報或者幫助的事情,就可以端茶送客了。平均一個人有兩三分鐘的接待時間就足矣,花了大概一個小時出頭就把來訪的后輩子弟全都打發了。
之所以要先接見這些學徒,是因為李奈知道他們中有很多人一早還要上工上學,如果在這里耽擱久了,勢必影響正事,所以三兩下弄完了就趕人離開了。而各個下屬商業機構的負責人就沒那么忙了,除了街邊的早餐攤子,這么一大早也沒什么別的生意在忙。再說這些人各自還有屬下可以做事,在這里多耽擱一會兒也不至于影響到正常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