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煙云并不知道這種依靠光學原理來進行航海定位的儀器,其實原本是在百年之后才會被英國人發明出來,到18世紀末經過能工巧匠的不斷改進之后才使其小型化,而海漢人的到來使得這種航海儀器投入實際使用的時間至少比歷史上提前了一個多世紀。這種儀器有多大的用處,任何一個有航海經驗的水手都會明白,董煙云自然也不例外,要說他不眼饞這寶貝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問題是這東西海漢根本不出售,其使用方法也一直是個未解之謎,就算董煙云腦子好使,但也很難光看操作就明白其使用原理。
董煙云也知道這東西是海漢人的忌諱,便沒有急于靠過去,直到楊運完成操作,將六分儀放回箱子讓人拿回艙內,他才慢慢踱步過去搭訕道“楊小哥既然會使用這六分儀,想必也是海漢諸位首長親傳弟子了。”
楊運笑道“在下只是運氣好,被首長挑中了干這份差事而已,所學的這點本事不過是首長們的九牛一毛,說親傳弟子還遠遠不夠格。”
董煙云道“楊小哥客氣了老夫與海漢交往數年,這懂得使用六分儀的領航員,一只船隊中也不過才一兩人而已。能干這份差事的人,個個都是能人啊”
董煙云心急火燎地趕到馬公港碼頭,看到海漢人果然已經備好了船,這才稍稍放下心來。剛才聽厲斗說廣東的商人已經先行到了臺灣島,他真是有些擔心海漢人再玩別的什么花樣。
“董先生,在下是海漢商務部澎湖辦事處的楊運,此次去臺灣島考察便由在下陪同先生。”一名身著灰色制服的年輕男子迎上前來,主動向董煙云招呼道。
“有勞了”董煙云不敢怠慢,也立刻回禮道。不過他觀察之下,看得出這名年輕人應該只是歸化民的身份海漢人身邊隨時隨地都是有武裝護衛人員,而這年輕人卻是只身在碼頭上等著,顯然身份不是那么重要。但他也知道這種夠資格穿海漢式對襟短衫服的歸化民干部一般等級都不會太低,因此還是需要表現出恭敬的態度。
這楊運看到董煙云的隨從還帶著幾箱行李,當下便讓船上下來幾名船工,幫忙把箱子抬上船。而此時不少民工還在不停往船上搬運貨物,不問可知應該是送去臺灣島的補給物資。董煙云見這條船是“探索級”帆船,便向楊運問道“楊小哥,這是乘民團海軍的船去嗎”
“這不是海軍的船,是商務部的公務船。”楊運指了指船頭側舷不是太顯眼的深藍色銅錢標志“董先生請看。”
這標志被旁邊另一條帆船遮住了大半,董煙云一開始的確是沒有注意到。不過他還是心存疑惑“可為何商船上還有如同戰船一樣的炮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