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煙云在艙室內坐了一陣,感覺到船身開始輕微晃動起來,從舷窗往外望去,果然船正在緩緩地離開岸邊。這艙室看似密封,但的確不悶,董煙云找來找去卻沒有看到艙內的通氣口在何處。
又過了一陣,董煙云覺得待在艙室中實在無聊,想去將隨從叫過來,但這艙室又著實窄了一些,三個大人站在里面都有點擠,待在艙室里肯定十分局促。于是他決定去甲板上轉轉,開門后才注意到這條從甲板下來的通道兩邊似乎都是一模一樣的艙室,一眼看過去,加起來應該是有十間左右,不過除了他這間艙室之外,其他的艙室全都房門緊閉,也不知道住人沒有。
這二層甲板的艙室都是由原本的炮位改造而來,原本左右舷各部署有五門火炮,兩邊也都保留了一個炮位繼續用于部署火炮,但僅從外面看卻一模一樣無法分辨,只有真正需要動武的時候才會啟用。
董煙云上到甲板上,見周遭已經是一片汪洋,船尾方向隱隱能看到澎湖在海平面上的輪廓,大約已經駛離港口十多里之遙了。董煙云注意到楊運站在船頭,正舉著一個小巧的儀器在對著遠處的海平面進行觀測。這玩意兒董煙云倒也認識,海漢人稱之為“六分儀”,據說可以在茫茫大海之中迅速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和航向,不過其原理卻是密不外傳,歸化民當中,只有海漢海軍和少數商船上的專職領航員才會掌握這門技術。
董煙云并不知道這種依靠光學原理來進行航海定位的儀器,其實原本是在百年之后才會被英國人發明出來,到18世紀末經過能工巧匠的不斷改進之后才使其小型化,而海漢人的到來使得這種航海儀器投入實際使用的時間至少比歷史上提前了一個多世紀。這種儀器有多大的用處,任何一個有航海經驗的水手都會明白,董煙云自然也不例外,要說他不眼饞這寶貝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問題是這東西海漢根本不出售,其使用方法也一直是個未解之謎,就算董煙云腦子好使,但也很難光看操作就明白其使用原理。
董煙云也知道這東西是海漢人的忌諱,便沒有急于靠過去,直到楊運完成操作,將六分儀放回箱子讓人拿回艙內,他才慢慢踱步過去搭訕道“楊小哥既然會使用這六分儀,想必也是海漢諸位首長親傳弟子了。”
楊運笑道“在下只是運氣好,被首長挑中了干這份差事而已,所學的這點本事不過是首長們的九牛一毛,說親傳弟子還遠遠不夠格。”
董煙云道“楊小哥客氣了老夫與海漢交往數年,這懂得使用六分儀的領航員,一只船隊中也不過才一兩人而已。能干這份差事的人,個個都是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