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前許心素還特地提點了他,想不到跟王云面談過程中居然忘了這茬。這么大的買賣,像王云這樣有門路的人怎么可能錯失參與其中的機會。倒是這個事本來該由董煙云主動提起,末了卻是王云先說出口,已經算得上是董煙云的工作失誤了。
搞定了漳州知府這邊,剩下的事情相對就比較簡單了,主要就是物資、工具及船只的調配安排。這些瑣碎的事情就不用董煙云再一一過問了,只需吩咐下去,自有各個機構的管事和掌柜去負責組織,比起跟官場中人打交道要輕松得多。
七日后,漳州組織的首批工程人員共四百八十三人乘船奔赴臺南高雄港。這批人員中包括了鐵匠、木匠、石匠、泥水匠等諸多行業的匠人,占了約莫三分之一的比例。光是工匠的數目,就已經超過了廣東同行首批前往高雄港的工程人員總數。而在這批人員出發的同時,第二批五百人的隊伍已經在組織調集當中,最遲七到十日之后就可以從漳州出發,以這個時代的水平而言,相關部門的組織效率還是相當不錯的。
與這批工程人員同期出發的還有由許心素四兒子許裕拙所率領的水師部隊,共計四艘船,一百七十余人。當然了,這支小型武裝船隊的主要任務還是為了維持民夫群體的內部治安,至于外部防御這種差事,曾經與海漢人并肩作戰過的許裕拙可不會不識趣地去跟海漢人搶著干。
在福建組織人員期間,海漢也抓緊時間繼續向高雄港當地輸送人員和物資,到十一月底的時候,海漢在高雄港已經安置移民二千二百余人,這幾乎算是海漢開辟海外殖民地的歷史中人口投放最快的一次。每天都有三四條船載著物資抵達高雄港,其中絕大部分是從香港轉運而來的各種建筑材料。而澎湖基地所接受的北方移民也會截留下一部分,在經過隔離期觀察之后直接運往高雄港當然了,這個措施是得到了執委會的批準,并非澎湖方面肆意妄為的舉動。
進入十二月,福廣兩省的海商們大概是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都開始加大了對高雄港的投入,力爭要在競爭對手之前先行建好自家的碼頭和商棧,把生意做起來再說。盡管到目前為止,高雄港管委會都還沒有對港口之外的經營項目進行正式招商,但實際上卻已經開始組織人手在港口附近的曠野中墾荒種田,未來必定也會有大型種植園項目會列入招商項目當中。
由于人口連年暴漲所帶來的吃飯壓力,海漢農業部所開發的糧食種植項目基本產出都是對內供應,糧食并不在出口貨物的清單當中。每到一處新的殖民地,首先開始運作的農業項目一般就兩個,一是糧食,二是禽畜養殖,之后才會陸續開始種植經濟作物。
而安西最近的確也非常忙,以至于他只能把招商的計劃交給三亞的商務部去做,使得這次的招商時間比起以往新貿易港的進度晚了不少好。
拖住安西的事情主要是搭建本地的行政機構,如果按照正常的殖民地開發流程,這種事本來應該在計劃籌備期就已經準備好了相應的人員和分配去向,但高雄港的情況卻是個例外中的例外。執委會在之前并沒有完全確定會把這里作為下一步的殖民地來進行開發,選定這個地方更多是來自于軍方的特立獨行,從籌劃、實地勘察到選定目標,幾乎都是由軍方獨立操作完成,而執委會在此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收到軍方的報告之后進行投票,選項也只有“是”與“否”兩項。
由于執委會事前沒有相應的準備,整個開發計劃處處都顯得十分倉促,沒有相應的開發項目、沒有完整的開發規劃,甚至連搭建行政機構的人員都需要臨時調配比如安西自己就是執委會投票決定開發高雄之后,才確定由他出任這邊的管委會一把手職位。除了對此早有準備的軍方有現成的人員可以立刻調到高雄港駐防,其他單位和機構統統都得臨時抽調人員,這個措手不及使得高雄港在開埠近一個月的時間中,幾乎只能依靠安西和陳一鑫根據情況變化不停下達口頭命令來保持正常運轉,而相應的行政機構有一多半都停留在紙面上未能及時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