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臺北地區的行動之后,錢天敦認為是時候將行動方向重新調整,回到之前的計劃之中。按照海漢一貫的發展策略,對大明的控制和滲透主要是通過掌控其疆域制海權來實現,因此在浙江方向的落腳點選擇上,軍方依然是以近岸的大型島嶼為主要考慮對象。
從海南島到珠江口香港島,再到福建海峽的澎湖以及新近占領的臺灣島,海漢跳躍式發展的每一處據點之間航程都是經過了精心的計算,確保海漢的海上運力和武裝力量能夠維持這些據點之間的正常運作。而對于下一站的落腳點,海漢軍方也早就有了打算位于杭州灣外海的舟山群島。
從航程上來說,澎湖到舟山群島的航程要稍遠于以前的幾處據點,不過這點小問題在海漢占領了臺北之后已經迎刃而解,從臺北到舟山的直線航程只有300海里出頭,與香港和澎湖之間的航程幾乎相同。而澎湖與臺北之間僅僅百余海里,這樣就可以放心地將海漢的鏈式海上控制線繼續向北延伸,而無需擔心航程過長無法及時補給或者進行支援了。
至于具體的落腳點,軍方是屬意后世中國版圖上的第四大島舟山島。這個面積超過500平方公里的島嶼是舟山群島中的主島,早在唐開元年間就設立了翁山縣縣治。到北宋熙寧年間的時候,王安石上奏朝廷要求恢復這里的縣治,宋神宗批準了這一申請,并將此處的地名更為“昌國”。
說到跟海漢人一起合作做生意,特別是投資某個尚未開發的地區,福建這邊的商人,特別是許氏一族,早就已經嘗到了其中的甜頭。以至于海漢在高雄港開始招商的時候,福建商會因為晚于廣東同行入場,還生出了不小的怨氣。不過高雄附近可開發地區的面積著實不小,年之內還未必能開發完,因此福建方面在了解情況之后,倒也沒有再催促海漢這邊另外開辟新地區。
但海漢顯然并不滿足于臺南的這片開發區,許甲齊聽錢天敦這個口氣,很顯然是打算在臺灣島上其他地區復制高雄的開發模式,而這次可是不能再讓廣東佬搶先了。
“錢將軍,上次在高雄讓廣東人占了先,這次可不能再偏袒他們了”許甲齊提醒道“廣東那邊出多少銀子,我們也可以照著來。”
錢天敦擺擺手道“這事你光跟我說沒用,要去找商務部的人。我也就是知會你一聲,該怎么溝通聯絡,你們自行跟商務部談,我們軍方不會參與進去。”
“是是是,在下明白,明白”許甲齊見錢天敦有意撇開干系,便不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不放。他跟海漢人打交道的時間長了,也知道海漢軍方對于軍人涉商是比較忌諱的,就算是軍火貿易,也一向是海漢商務部的人唱主角,而軍方則只是派出技術人員指導明軍使用,并不會直接參與交易過程。開發種植園的項目也是如此,軍方只安全保障,但具體的項目操作則是由海漢商務部和農業部等部門來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