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具體的落腳點,軍方是屬意后世中國版圖上的第四大島舟山島。這個面積超過500平方公里的島嶼是舟山群島中的主島,早在唐開元年間就設立了翁山縣縣治。到北宋熙寧年間的時候,王安石上奏朝廷要求恢復這里的縣治,宋神宗批準了這一申請,并將此處的地名更為“昌國”。
本書首發創世中文網,為防盜以下內容稍候重新編輯
說到跟海漢人一起合作做生意,特別是投資某個尚未開發的地區,福建這邊的商人,特別是許氏一族,早就已經嘗到了其中的甜頭。以至于海漢在高雄港開始招商的時候,福建商會因為晚于廣東同行入場,還生出了不小的怨氣。不過高雄附近可開發地區的面積著實不小,年之內還未必能開發完,因此福建方面在了解情況之后,倒也沒有再催促海漢這邊另外開辟新地區。
但海漢顯然并不滿足于臺南的這片開發區,許甲齊聽錢天敦這個口氣,很顯然是打算在臺灣島上其他地區復制高雄的開發模式,而這次可是不能再讓廣東佬搶先了。
“錢將軍,上次在高雄讓廣東人占了先,這次可不能再偏袒他們了”許甲齊提醒道“廣東那邊出多少銀子,我們也可以照著來。”
錢天敦擺擺手道“這事你光跟我說沒用,要去找商務部的人。我也就是知會你一聲,該怎么溝通聯絡,你們自行跟商務部談,我們軍方不會參與進去。”
“是是是,在下明白,明白”許甲齊見錢天敦有意撇開干系,便不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不放。他跟海漢人打交道的時間長了,也知道海漢軍方對于軍人涉商是比較忌諱的,就算是軍火貿易,也一向是海漢商務部的人唱主角,而軍方則只是派出技術人員指導明軍使用,并不會直接參與交易過程。開發種植園的項目也是如此,軍方只安全保障,但具體的項目操作則是由海漢商務部和農業部等部門來實施。
送走了滿臉喜色的許甲齊之后,錢天敦又召見了民政部駐澎湖的負責人,并向他傳達了執委會決定在臺北的淡水河口和雞籠港新建兩處移民接收站的決定。今后從北方地區引入的移民,將會從中拿出一部分分配到臺北地區進行安置。特別是接下來要進行大量基建工程的雞籠港地區,所需的勞力數以千計,其中的絕大部分肯定要考慮就近解決,截留從北方輸入的移民無疑可算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當然了,這同時也要求民政部要想辦法提升從大明北部引進移民的效率,否則每個月引入移民的數量可能還不夠臺灣地區的開發所需,那樣根本就沒法向海南島輸送人口了。而對于正處于高速發展期的海南島來說,對勞動力的需求量其實要遠遠大于剛剛開始起步的臺灣島。只不過臺灣島正好位于北上航路的重要節點,又那么巧是一塊“無主之地”,執委會本來就有意要將其占領下來之后打造為海漢的第二重鎮,因此才會不遺余力地在當地投入了軍隊和各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