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迪文見已經對石浦所城形成了合圍,當下也沒有急著發動攻勢,而是讓手下軍官乘小艇靠岸,用強力彈弓向城內投射了一封書信。大意是海漢船隊路過此地,需停靠補給,休整數日,望本地駐軍能夠予以配合。雙方可各取所需,不要傷了和氣云云。信的結尾還要求石浦所城派出使者,到城外與海漢一方進行接觸,以盡快解除誤會。
“海漢人”馬靈看了書信之后先是一愣,接著便破口罵道“這些南蠻不好好在福廣待著享福,跑到浙江來作什么妖”
對于做好了充分戰斗準備的聯軍艦隊來說,一個僅僅駐扎了幾百人的小據點只是此次諸多戰斗任務中很普通的一個而已,解決石浦所跟解決其他的海盜窩點在作戰方式和過程上并不會有根本的差異,唯一比較特殊的也就只有防守方的身份而已。當然在錢天敦這種曾經指揮過瓊北戰役的海漢高級將領眼中,其實明軍也沒有任何的特殊性可言,當初攻打瓊北各城的時候,偽裝成海盜的安南民團部隊對于負隅頑抗的明軍可從來都沒有客氣過,該怎么打就怎么打對于海漢民團來說,敵人就是敵人,只有死掉的敵人才會讓人放心。
聯合艦隊并不會在乎明軍的感受,但自家的軍費開支還是需要省著點花的。這三千人的部隊即便是沒有處于作戰狀態,每天的花銷也在兩三千兩銀子上下,而作戰期間這個數目大約還會因為彈藥消耗和人員傷亡而翻上兩三倍。行動期間能減少一天半天無謂的等待時間,所將節省下來的費用都不是小數目了。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錢天敦和石迪文一致認為一個小小的石浦所,無需花太多時間進行備戰,艦隊過去封住出入石浦港的航道,然后步兵登陸,火炮開路,直接端掉這小據點就行了。從海向陸發動兩棲登陸作戰,攻打敵人的海岸據點,這是過去這一年中海漢演練得最多也最熟練的一套戰術。從攻打澎湖到攻克西班牙人在臺北的兩處據點,都是這種戰術的具體運用實例。疏于操練,裝備又落后的明軍邊防部隊想要對抗海漢的攻擊,別說勝算,連保平的機會都不太可能有。
不過戰略上雖然藐視對手,但戰術上該準備的還是一樣都不會拉下。各作戰單位指揮官都在這天領到了自己的任務,并各自對麾下部隊進行了戰前動員。畢竟相比前些日子交手的海盜,石浦所的明軍是聯軍艦隊進入浙江以來遇到的第一支職業軍隊,聯軍軍官們對此重視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四月十四日凌晨,聯合艦隊便分批離開漁山列島,朝著西北方向的石浦港駛去。從北漁山島的臨時營地到石浦港的航程僅僅二十多海里,以海漢戰船的航速,三四個小時便到了。不過以這支艦隊的規模,大概也不太可能做到悄無聲息地進入石浦港而不被發現。
在此次北上的海漢民團部隊當中,特戰營是作為兩棲部隊參戰,登陸作戰的部分自然也是他們所負責的領域。在二月底至三月初的臺北戰役中,特戰營作為主戰部隊,也是從攻打兩處西班牙據點的戰斗中總結出了不少攻城戰的經驗,對火炮攻城這個過去他們并不擅長的作戰方式有了更好的理解和運用。這次針對石浦所城的行動,錢天敦仍然是將前線指揮權交給了高橋南行使。
前次的臺北行動之后,個人戰功核定和事后的獎勵雖然還沒出臺,但特戰營因為在戰役中的卓越表現,已經得到了軍委和執委會共同簽發的集體三等功獎勵。由于獎勵出臺時部隊已經在奔赴浙江的途中,這份嘉獎令還是通過電臺才傳達到了艦隊這邊,而且據說軍方已經有意圖要再次提升特戰部隊的編制,從營級升為團級。而這種升級所帶來的福利,除了整個特戰部隊的人員編制擴大之外,還有就是相應崗位上的軍官職位和軍銜也會跟著水漲船高地往上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