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島雖然在目前這個時期是屬于高麗國的領土,但在此之前的元朝卻是明明白白屬于中國的疆域,直到元朝被明朝推翻幾十年之后,當地的耽羅總管府才向高麗投降,至此濟州島易主。
要吧這個地方作為據點或者殖民來建設,面積倒是夠大了,但相應的開發所需投入的資源和人力也會隨之上升。海漢在占領臺灣島大部地區后已經向當地引入了上萬移民,然而卻僅僅只能在三處港口附近擴展一點點的居住范圍而已。濟州島雖然沒臺灣島大,但要占下整個島也并不是說說那么簡單。
另一處靠近日本九州的五島列島,是由福江、久賀、奈留、若松、中通五個大島及百余個小島所組成。整個群島的陸地面積總和大約只有濟州島的三分之一,除去面積較小、沒有水源的無人島和一些比較特殊的地形,可用于開發的土地面積很是有限,從長遠看的開發前景是不如濟州島的。但這里靠近日本貿易港長崎,最南端的福江島到長崎港的航程也不過六十海里左右,而且島嶼間的中小型天然良港為數不少,作為貿易中轉站的建設開發成本會較濟州島低不少。此外這個地區雖然說是平戶蕃的領地,但實際上卻屬于法外之地,相較于高麗國直接管轄的濟州島,武力占領該地區遭遇抵抗的風險也相應要小一些。
按照執委會過去的做法,肯定是先建據點,在占地的同時通航,兩不耽誤。就算是要先開通航線,為了便于貿易、補給,以及出于安全和后續擴張的考慮,還是會在當地建立起武裝據點和殖民地,僅僅只是先后順序的調換而已。
當然了,先建殖民地就意味著要先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開發建設,而先開航線則會相應地攤薄后續的建設費用。但究竟先進行哪一樣還是雙管齊下,最終還得考慮當地狀況和海漢在當地的發展目標綜合而定,畢竟現在海漢差的不是實施建設工程的費用,而是差做事的人。不管是最基本的純勞力還是指揮這些勞力的基層干部和技術人員,海漢目前都還有極大的需求缺口。相關的職業培訓體系,一直都沒有辦法跟上海漢的擴張速度,這也算是穿越以來的一個老大難問題了。
此外執委會在做出這類決定的時候還會有一個繞不過去的缺陷,就是坐鎮三亞的大人物們根本無法了解到這個時代當地的實際狀況,所能憑借的基本就是超前數百年的地圖和史料上一些只言片語的記載。而憑借這樣的資料所制定出來的計劃,往往都會有極大的偏差。也正是因為如此,執委會在北上浙江的行動中給予了前線指揮部極大的自主權,也沒有限定明顯的行動時間表。
在穿越后這幾年的實踐中,大家都已經意識到很多事情不是憑借黑科技或者未卜先知就能為所欲為,控制區還是得派兵駐扎才能占領,基建工程還得要足夠的人力才能順利進行。對于海漢在東北亞地區的擴張計劃,執委會目前也只是給出指導意見,但具體的決定反而是要以一線人員的意見作為主要參考。
海漢下一步落子何處,執委會只給出幾個候選地,以何種標準去做出選擇,具體的理由如何,這就是一線人員的責任了。但執委會所沒料想到的是,作為兩個不同兵種的指揮官,錢天敦和石迪文在目標地區的選擇上也產生了明顯的分歧。
“濟州島地方大,以后還可以作為養馬地和綜合軍事基地來使用,雖然前期投入的開發成本高,但到了后期就可以自給自足,當地的物產養活個幾萬人絕對不是問題。今后要往日本海和更北邊的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擴張,也都可以用濟州島作為后方基地。”錢天敦指著地圖闡述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