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鑫在一群護衛的簇擁下剛下到岸上,便有一幫本地人圍了過來。他們倒不是來乞討要錢的,而是請求新來的商人老爺雇傭他們其中之一當本地向導。陳一鑫也懶得理會這些瑣碎的事情,便將其交給了天草四郎處理。
天草四郎雖然在長崎生活過一段時間,但那已經是多年之前的事情,對于這里的現狀,他也不敢說比這些本地人更清楚。不過他還是很謹慎地先問了一下價錢,基本上都是一錢銀子一天,也有那么一兩個號稱自己有特殊關系,可以替他們給本地官員傳話的家伙,喊價三錢銀子一天。
天草四郎心知這些喊高價的人有可能只是在吹牛,就打算從報價低的人中間雇一個,不過陳一鑫卻阻止了他的做法“就雇價格高,有幾個雇幾個,我們不差這點錢。”
天草四郎雖然不明其意,但還是照著陳一鑫的意思做了。
at章節內容開始a在出發的前一天,不知道從哪里打聽到消息的許裕拙匆匆趕到指揮部,要求派人加入考察船隊。錢天敦本想推說額定載員已滿,不便再加人上船,但許裕拙卻似乎料到了錢天敦會找這樣的借口,主動提出可以自行派船加入,費用和補給都無需海漢負責。
許裕拙之所以如此積極地要參與到考察任務中來,自然也是因為在長期的接觸中摸透了海漢人的行事習慣。這種所謂的考察活動在許裕拙看來,就是海漢人已經在準備對下一處目標動手了。而這樣的行動之后往往就是伴隨著一系列的工程建設和商業開發,未來能從中獲得的利益是值得期許的。
上一個范例就是海漢在臺灣島的行動,當時海漢在偵察臺南地區時并未知會福建官府,結果這導致后來福建方面在臺南高雄港的開發過程中陷入一系列的被動,險些被廣東同行擠出了這個新興貿易港的競爭隊列。自那以后,福建官方對于海漢的所謂“考察”、“勘探”等等活動就十分上心了,只要有風聲必定會申請參與,為的就是避免再錯過機會。參與這類行動的一點花銷比起日后可能獲得的收益,實在算不了什么。
錢天敦對此也是哭笑不得,雖說許裕拙的判斷沒錯,但海漢即便下一步要北上估計也得等上一年半載,待舟山形勢平定之后才能行動。否則這個基地都不穩固,又如何供應下一處據點的早期開發所需。許裕拙唯恐錯過發財機會,卻不知這次的投入估計要等上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看到回本的希望了。
錢天敦拗不過許裕拙,最后還是給了他一人名額。這次北上考察算是軍事行動,也不方便帶太多不相干的人同行,去一個人代表許家看看當地情況就足夠了。
許裕拙安排的人選倒是不陌生,就是許家安排在寧波的暗樁許克。許克常年生活在海邊,航海技能也還不錯,記個航路肯定問題不大。而且他并非軍中人員,跟隨海漢民團行動,身份也不那么敏感。海漢逐步搞定寧波官府之后,他在舟山島上就沒有太多的事情可做了,所以許裕拙干脆安排他跟著走一趟北邊,看看那邊有什么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