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湯姆道“跑了誰都不能再讓他給跑掉,我們也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再投在這伙海盜身上了。解決了這個隱患,我們才能安心開辟一條南方通往日本的海上航線。”
田葉友問道“我聽說舟山已經派了一支船隊去日本考察,是打算要開兩條航線”
王湯姆點點頭道“這其實沒什么沖突,舟山那條航線是以江浙地區為經營根基,而我們通過琉球群島去往日本的航線,是以福廣兩省為基礎。各自有各自的經營項目。不過舟山與日本之間沒有什么障礙,航程也比從臺灣過去要近得多。”
關于通往日本的貿易航線該如何安排,田葉友其實并不是特別關心,他只是臺北雞籠港的臨時管理者,等這里的金礦運作上了軌道之后,他大概就不會再在這里待下去了。對于從政他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巴不得趕緊完成這里的工作之后回到三亞享清福。不過既然執委會有在臺北開辟一條對日航線的規劃,那么未來雞籠港肯定也會承載一部分商貿功能,而目前的港口建設規劃大概就需要作出一些相應的調整了。
“除了后勤補給,還有什么能為你們做的嗎”田葉友主動問道。
王湯姆笑道“我建議你提前準備好一批船,等這場仗打完好往回運戰利品和俘虜。”
“那就只能征調民船了。”田葉友應道“這里的船大部分都是你們軍方的戰船,用來拉貨拉人可不太好用。不過本地的民船不多,臨時征調估計有難度。”
本書首發創世中文網,為防盜以下內容稍后重新編輯
海漢以海立家,從上到下都講究“制海權”,因此海上運輸和貿易也是海漢諸多經營領域中發展最快,收益也最為穩定的一類。靠著海運發家的幸運兒,在海漢治下地區也層出不窮,早期從事這個行當的大明降將羅升東,海商詹貴等人,如今在南海地區都算得上是富得流油的大商人了。想要在海漢這個社會體系中發財致富,海運海貿的確是一條最穩的路子。這劉七爺、齊船匠和李毛仔要么是從業人員,要么加入海漢體系已久,對于這中間的門道是看得很清楚的,難得有這種機會能夠操作一把,他們自然是不愿錯過。
當然了,由于李毛仔和齊船匠目前都有公職在身,肯定不便自己出面,所以得劉七爺代為操作才行。三人約定由李毛仔和齊船匠出錢,劉七爺出力,到時候的收入也劃作三分平分。
時間進入八月下旬,雞籠港的民團駐軍突然開始加強了在本地的布防,原本只在港灣外圍兩里設立的警戒線擴大到五里范圍,這就意味著外圍設置的武裝關卡更多了,因此而投入布防的兵力也比之前增加了一倍有余。而海上也同樣增加了巡邏頻率和范圍,連距離雞籠港80海里的與那國島都被列入了巡防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