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以十八芝之前在臺灣島西岸所創建的殖民區來看,其農業開發的能力堪憂,也就是種點水稻、蔬菜的水平,并沒有種植多少經濟作物,想必搬到宮古島之后的狀況也差不多。而這個島上也沒有什么自然資源可供開發,十八芝這種常年不事生產的武裝組織在島上的生活狀況可想而知,估計除了海產品就吃不到別的葷腥了。
這次十八芝沒有再像去年那樣不斷地派出敢死隊來阻礙海漢艦隊的進程,而是選擇了龜縮在島上進行防御。但這種應對措施在王湯姆看來,其實跟縮進龜殼的烏龜沒什么兩樣,看似安全護住了周身要害,但同時也是完全將自己交到了對手手中任意擺布。海漢艦隊接下來準備實施的登陸戰,就有充分的余地從備選的幾處登陸點中選擇一個地方。
宮古島周邊近岸處的海水中也有大量的珊瑚礁存在,使得這個島可供噸位較大船只停靠的海岸并不多,主要都集中在了西北海岸。不問可知,十八芝肯定也在那里部署了最強的防線。
艦隊旗艦“奮進號”一馬當先,從伊良部島與宮古島之間的海峽殺入,在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便接近了預定登陸地點的海岸。
不過島上的十八芝顯然并不打算對海漢戰船的舉動視若不見,數門火炮在岸上次第鳴響,炮彈呼嘯著砸向“奮進號”和后面尾隨而來的其他戰船。
“開炮還擊”王湯姆見岸上開火,反倒是放下心來,十分沉穩地下達了作戰命令。他所擔心的并不是十八芝余黨會繼續負隅頑抗,而是他們趁著海漢艦隊到來之前的空隙就全部逃跑了。但既然岸上還有炮手在堅持作戰,那就說明十八芝并未組織外逃,否則不太可能把炮手這樣的精銳兵種丟在島上不帶走。
“奮進號”上的艦炮雖然都是大口徑短身管,但在射程上并不吃虧,從船上發射的炮彈一樣能夠打到岸上十八芝部署的炮位。只是因為海上波浪起伏,船身難以穩定,這種距離稍遠的炮擊也就只能瞄個大致的方向,估算一下發射角度,然后就只能靠隨緣命中了。
“奮進號”發射到第七輪的時候,才終于有一顆炮彈命中了岸上的炮位,并將這個缺乏掩體的炮位上部署的火炮和三名炮手一起掀上了天。而在此期間也至少有三枚炮彈命中了“奮進號”,但因為距離太遠,炮彈飛到這里的時候基本已經力竭,無力再對“奮進號”厚實的船舷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僅僅只是造成了船身的短暫震動而已。
在旗艦奮力作戰期間,處于外圍的運兵船也駛近海岸,或直接沖灘,或放下小船,讓陸軍士兵從島上火炮射程所不及的地方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