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范迪門也意識到海漢似乎并不打算直接將東印度公司驅逐出遠東,而是留下了一條生路,至于海漢人這么做的目的,范迪門在經過這些天的各種信息收集之后,大致也猜到了七八成海漢人想要保持遠東與歐洲之間這條海上絲綢之路的通暢,但葡萄牙人的運力有限,顯然沒辦法承擔起百分之百的運輸任務,所以海漢人才會需要東印度公司加入到這個游戲中來。
作為自視甚高的海上強國,今時今日淪落到這步田地,范迪門心里也是十分不甘的,但凡能有一線翻盤的機會,他都會盡力去嘗試。不過與海漢人的談判,分寸的拿捏是很微妙的,對于處于劣勢的東印度公司來說,既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又得設法讓海漢在現有條件上做出讓步,這的確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
在會談進行到第七天的時候,施耐德和范迪門終于進入到面對面的單獨磋商階段。雖然施耐德不太會講荷蘭語,但范迪門早年曾在英國待過一段時間,倒是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因此雙方連翻譯的麻煩都省下了,直接使用英語交談,也不用再擔心翻譯過程中會有曲解。
“我要提醒閣下,貿易聯盟必須要保留東印度公司與各國直接通商的權力,否則我們加入這個聯盟也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范迪門表現出的態度十分強硬,一上來便提出了自家的條件“此外東印度公司現有的殖民地必須要得到安全保證,同時我們也會保留繼續開辟新殖民地的權力”
施耐德耐心地聽完他的要求之后,不急不慢地答道“我覺得貴公司對我方提出的解決方案有所誤會,我們想要的不是限制貴方的通商權,只要通過資源優化,來讓整個貿易聯盟內的運作效率得到提升。貴公司所專精的領域是遠東與歐洲之間的航線,而我們希望貴公司能把有限的運力盡可能集中到這段航程中去,而不是浪費時間在遠東各地來回奔走,動用了大量的資源卻僅僅只賺取到一點蠅頭小利。”
施耐德的說法就比當初顏楚杰在巴達維亞談判時婉轉多了,當時顏楚杰可沒有把海漢的要求與貿易聯盟的方案聯系到一起,直接是口氣強硬地扔出了對東印度公司的限制條件。當然了,顏楚杰的這種做法也并非因為他欠缺考慮,而正是考慮到了之后的會談磋商,才有意識將條件提得高一些,留出與荷蘭人討價還價的空間。
范迪門聽了之后卻并沒有感受到對方在態度上作出讓步,施耐德僅僅只是將海漢提出條件的意圖解釋了一番,但沒有表現出任何要做出更改調整的意思。于是范迪門再次強調道“本公司的海上運力如何安排,那是本公司的內部事務,即便是我們決定加入南海貿易聯盟,也不會容許外人插手干涉我們的內務。”
施耐德心道嘴還挺硬,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當下便應道“那我說得直白一點吧,如果貴公司不愿接受貿易聯盟做出的安排,那么我們就不準備吸納貴公司加入聯盟了。此外貴公司在遠東地區,特別是在大明沿海地區的安全問題,請恕我們無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