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來到遠東地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貿易和殖民,同樣懷著這兩個目的而來的主要競爭對手,毫無疑問就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了。雖然葡萄牙此時仍是西班牙的藩國之一,但葡萄牙人在海外跟西班牙人從來都是涇渭分明,各行其是,競爭關系十分明顯。而荷蘭在此時的歐洲戰場上就是西班牙的死地,雙方在過去幾年里死于戰爭的人數大概比身在遠東的殖民者要多上好幾倍,只要碰面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然而這兩個對手都先后敗在了海漢人手里,而且據說葡萄牙人干脆就認栽投靠了海漢,成為其幫兇之一。馬尼拉當局相當懷疑在海漢攻打臺北據點期間,葡萄牙人在其中充當了不光彩的角色,因為據兩名當地官員的事后描述,海漢軍的火炮部隊戰斗力極強,絕非遠東軍隊應有的水平,就算是放在歐洲戰場上,應該也是屬于上等了。而唯一看起來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葡萄牙人派兵參與了臺北的戰事,協助海漢攻破了當地的西班牙據點。
至于荷蘭人似乎也沒好到哪里去,據說荷蘭人在當地的據點大員港就被海漢艦隊堵門堵得沒脾氣,而其在大明的代理人鄭芝龍更是被驅逐到了海外孤島避難。如果不是海漢人出于某種考慮手下留情,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當地的據點大概也已經易主了。
不過熊信的擔心其實有點多慮了,海漢執委會目前還真沒有攻擊廣州這樣的打算。這幾年海漢在瓊州島上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和資源,各種大型基建工程接連不斷,如果要把根據地遷往大陸,耗時耗資都將會十分巨大,現有的投入也會有大部分因為執政機構遷走而失去作用。而且大陸地區的群眾基礎遠不如經營了數年的瓊州島,遷過去之后包括基層民政管理體系在內的很多工作都得從頭再來,這并不是執委會想要看到的局面。
海漢目前主要的擴張方式是以蛙跳式占領沿海地區大型島嶼為主,島嶼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可以大大地降低海漢治理地方的難度,而與大陸距離較近又可以比較方便地獲得人口和資源,順便把海漢的產出的工農業商品銷往大陸市場。立足于海島而非占領大陸城市,這種清晰的發展思路基本上杜絕了海漢與大明出現大規模武裝沖突的可能性,也使得雙方的外交關系留出了更多的緩沖空間。
當然了,這些戰略高度的決策,顏楚杰和施耐德是不會向大明代表進行詳細解釋的,何況就算說了他們也不見得能夠理解海漢的意圖。
“我們準備了親筆信給熊、許二位大人,信中都有詳細的說明,請兩位把信帶回去,相信大人們看過之后,就會安心了。”施耐德也不想再浪費太多口水,拿出已經準備好的信件,總算把這兩名大明官方代表打發走了。
“太累了,這次回三亞之后我要給自己放個假了。”送走兩人之后,施耐德便癱倒在座椅上,無力地抱怨道“這么大的項目,起碼要用一兩年來慢慢談判磋商才行,執委會要趕著在一兩個月里把事情辦完,簡直是要我老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