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那之后的百年當中,葡萄牙人控制了這條東西方世界之間十分重要的貿易關口,但卻沒有多少直接的收益。雖然荷蘭人因此需要從蘇門答臘島外圍繞行巽他海峽進入南海,但這也僅僅只是造成了荷蘭人在時間和運輸成本上的增加,并沒有從荷蘭人手里收到過哪怕一個銅板的實際好處,反倒是與其為了爭奪馬六甲海峽控制權的作戰花費了不少錢財。
而同樣位于馬六甲海峽的柔佛國、亞齊國也沒閑著,這兩國跟葡萄牙動手的時候不比荷蘭人少,雖說屢戰屢敗,勝少負多,但對葡萄牙來說也終究是甩不掉的麻煩。以葡萄牙的實力,只能擊敗他們的攻勢,但卻沒有將其滅國的能力,在未來可見的一段時期內,馬六甲海峽的武裝沖突依然不會停歇。
至于今后,在海漢已經踏足馬六甲海峽的狀況下,托馬斯還真不敢打包票說大話。海漢武裝部隊的戰斗力已經盡人皆知,所到之處無不披靡,葡萄牙人當初在安南會安城之戰就已經吃過大虧。這幾年里海漢軍南征北戰,成長的速度遠勝葡萄牙人的半職業武裝,實力差距早就比當年更要大出不少了。如果今時今日雙方再對上,恐怕戰斗結果會比當年更加慘不忍睹。
退一萬步講,海漢人就算不主動出手,葡萄牙現在有能力將星島上已經駐扎下來開始建碼頭的海漢人趕走嗎如果對其視若無睹,那托馬斯敢說頂多半年之后,當地就會開始正式運轉起來,成為海漢在馬六甲海峽的前進基地。屆時當海漢人的武裝帆船在馬六甲城外的海面上游弋時,葡萄牙人不管是提出口頭抗議還是裝作沒看到,都會是非常軟弱無力的反應。
托馬斯心里其實也明白己方的劣勢,但要讓他答應海漢人的條件,卻也決計做不到。道理很簡單,要是他把這事應下來了,那事后清算責任需要背鍋的就是他托馬斯。這個責任實在太過重大,托馬斯不愿背也背不動這口大鍋。
“對不起,施耐德先生,你提出的交換條件太苛刻了,恕我無法接受。”托馬斯盤算了一番利弊之后,還是開口拒絕了施耐德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