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到后來考官們為了怕自己的題目跟別人重復,就得挖空心思想新辦法出題,把這幾本書里的文句進行種種排列組合。有時候甚至是隨機抽取兩句話搭在一起作為題目,這種出題方式被稱之為截搭題。這種題目是隨機拼湊出來,考生要將其建立起合乎邏輯的關系,而且還得從中闡發出孔孟之道的內容,考的往往已經不是考生的文學功底,而是腦洞大比拼了。
不過現在除了大明朝廷舉辦的科舉之外,本地讀書人多了一條投效海漢的出路。只要能通過半年一次的資格考試,便可以獲得到三亞的學府進修深造的機會。這種深造不但學費全免,而且就業問題也會得到解決,讀完便直接分配進海漢官方機構做事,身份待遇比起那些所謂的職業培訓班的匠人可是要高出了一級。
對于那些一直科舉不中,或者說更向往安定生活的讀書人來說,為海漢做事其實是相當不錯的去處。海漢人給出的良好待遇有目共睹,而且有穩定開放的上升渠道,今后仍然有機會升遷做官,這總要強過當個一事無成的落魄書生。最重要的是,海漢對讀書人的需求十分旺盛,競爭遠不似考科舉那般激烈,只要有一定的主觀意愿,加上身家清白,基本都能通過難度不大的資格考試。
所以在海漢和學員的雙重要求之下,白鹿書院也順應潮流,開設了針對進修資格考試的課程。當然了,這個課程所用的使用的教材課本,也全部是由海漢所。其中的內容都是以海漢公民規范為基礎,淺顯易懂,再加上有海漢專門指派的教師定期在書院開課講解,對這些能識文斷字的知識分子來說,學習興趣要遠遠高于研究枯燥的八股文。
寧崎循例也在堂上隨意抽了數人進行問答,這些學員大多已經成年,不少人也參加過以前的縣試甚至鄉試,對于這種隨堂抽問并無不適,答題也頭頭是道,言談方面的確是要強出先前看過的初級班不少。
寧崎人都來了,自然不會只做一些表面功夫,當下便又出一題“想必在座各位學子都知道,我們海漢一向沒有把四書五經奉為圭臬。治理天下,我們用的是法律法規,而不是前人寫出來的著作。我想請問各位,你們自小所學的這些四書五經,如何才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派上用場愿意作答的請舉手示意。”
寧崎這個問題一出,有人面露沉思之色,也有人立刻便躍躍欲試。寧崎見已經有人舉手示意,便遙遙一指道“請第三排這位白衣書生作答。”
那人起身道“學生張英,一點拙見,還望首長不吝指教。”
張英清清嗓子道“學生以為,四書五經,皆乃先賢所著,千百年來無數人對其研讀,歷朝歷代都將其視作官員必修典籍,這其實已說明其價值所在。海漢無此習慣,想來只是首長們未曾認真研讀這幾本典籍的原因。若是首長能花些時間細細研讀,必定能發現四書五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