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崎笑了笑道“是不是最好的辦法,時間會證明給所有人看。”至于范迪門所問的后一個問題,他卻是有意無意地略過了。
當初為了糊弄明人,穿越者們編造出一個“大洋以東”的海漢國出身,這種說法拿來哄哄已實施海禁多年的明人還行,但要想以同樣的說法來糊弄已經將足跡踏遍全球主要大陸的西方殖民者,那就很容易露餡了,所以近年來海漢高官越來越少在外提及自己的出身來歷問題。
這樣的答復自然無法令得范迪門滿意,但跟寧崎打了這么久的交道,他也知道這位海漢高官的特點,主動爆料的全是用于對外宣傳的內容,卻很難通過追問從其口中打聽出更多的消息。就連有幾次在地方官員安排的宴席上喝多了也還是密不透風,難怪會由其來擔當這種外事接待任務。
時間所限,寧崎在農村的這種考察也僅僅只能是停留在表面的走馬觀花,像海漢治下這些移民安置區的民眾來源非常復雜,民間也不太可能真的如視察時所見的這么風平浪靜,肯定還是會有很多難以避免的矛盾沖突存在。不過從生產組織和基建狀況來看,這一地區的管理成效還是相當不錯的,雖然還不及崖州這種老牌開發區,但社會秩序和農業生產都比較穩定了,這才是執委會最為看重的部分。
當天在大甘村的巡視完成之后,寧崎一行人便直接在南渡江江岸登船離開,順海南島東海岸南下,當夜宿于文昌縣清瀾港。在海南島東岸還有文昌、瓊海、萬寧、陵水四個縣,不過這幾個地方都是農業縣,并沒有開通外貿港,而且近期也有農業部的巡視組在這幾個縣指導春耕工作,寧崎就不打算在這一線停留了。
從清瀾港到三亞僅有一百多海里,寧崎算算這一趟出來的時間也差不多了,便打算直航三亞,回去之后還能有幾天時間休整,準備接下來的大事。從海口跟出來護航的兩艘戰船一直到了萬寧外海,與北上迎接的同僚完成交接之后才回轉,然后由接力的戰船護送考察隊一直回到三亞。
三月二十五日,寧崎一行人歷時約半月的環島考察終于在勝利港宣告順利結束。這一趟下來,收獲最多的倒不是寧崎,而是作為嘉賓跟著他走了一路看了一路的東印度公司總督范迪門。
范迪門這一趟走下來,所見所聞已經勝過了與海漢接觸三年來的所有情報收集,而且很多都是花錢也買不到的第一手資料,如果不是海漢主動開放了這些地區帶他去參觀,范迪門估計這輩子都沒有機會看到海漢治下社會的真實狀況。
過去范迪門曾一度認為海漢肯定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勢力,將商業賺取的利潤全部都投在了軍隊建設上,否則怎么可能在短短幾年間便成為了南海地區最強大的海上勢力。但來到海漢親眼看過之后,他才意識到海漢的強大可不僅僅只是局限于軍事方面,其工、農、兵、學、商,每一個領域的發展速度和水平都遠遠超出了他此前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