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崎命人給羅升東上了熱茶,這才切入正題“你昨天送過來的密信,我已經看過了,事情辦得不錯。不過有些細節還需問問你,所以今天請你過來會個面。”
羅升東道“此乃在下分內之事,自當盡力完成。”
寧崎對羅升東表現出的謙卑態度還算滿意,點點頭問道“這次去肇慶與熊大人面談時,他是否跟你提過寫在信里的內容”
羅升東不明其意,但還是老老實實地答道“熊大人當日說,海漢各位大人都不愿看到嶺南再起兵戈之亂,這是好事,但立國一事,還是希望各位大人能慎重處理,勿與大明起了齷蹉,傷了一直以來的和睦。”
寧崎沉吟道“熊大人的意思,你怎么理解”
羅升東慌忙應道“在下學識有限,豈敢亂議軍國大事”
“無妨,你就按你的思路說說,說錯了也沒事。”寧崎勸道“你本來就是大明官場眾人,跟熊大人會面已不止一次,對他的了解也比我們更多一些,問問你的感受,也是為了避免這中間出現什么不必要的誤會。”
羅升東見寧崎的態度不似作偽,這才斟酌著答道“在下以為,熊大人的意思嘛,應該是希望海漢立國之后,先不要急著對外過度宣揚,特別是與大明建交一事,應須放緩。”
寧崎點點頭道“站在熊大人的角度,這件事可能是會讓他感到為難。”
海漢在建國后如果要與大明建交,那占了瓊州島這事就徹底瞞不住朝廷了,而大明一直以來的對外策略都是寸土必爭雖然打不打得過是另外一回事,但想讓大明默不作聲就割了這么大一塊地皮出去,顯然是不可能的。
熊文燦長居嶺南,自然比較了解海漢的實力,也知道這瓊州島很難再用武力手段從海漢手中奪回,更不可能阻止海漢建國,唯一的辦法就是默認海漢的所作所為,但不予上報朝廷,能拖多久算多久。講道理,這種事根本就不可能瞞得過朝廷,消息遲早還是會傳到京城皇宮中。以崇禎帝的處事作風,也不太可能接受外來異族占了自家國土建立政權,一旦得知此事,除了追究兩廣官府的責任之外,多半還會試圖動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這當然是熊文燦不愿意見到的局面,好在海漢在兩廣經營多年,官場上上下下基本都滲透得差不多了,海漢占下瓊州島建國一事,不太可能通過官方渠道反映上去,如果兩廣官場能做到團結一致,倒也還有把事情扛下來的可能。畢竟京城遠在數千里之外,根本難以知曉瓊州島所發生的具體事件,也不太可能根據一些未經證實的民間傳聞就查辦地方官員。如果真要追究地方上的責任,兩廣地區各個州府大城的官員只怕背上殺頭罪名的不在少數,全殺或許會有冤枉的,但殺一半絕對會有漏網之魚,這種壓力也會迫使兩廣地區的官員抱團抵抗來自朝廷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