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天貴雖然算是造船業的行家里手,但跟大多數老手藝人一樣,文化水平算是一個難以彌補的短板,這報紙上字又印得比較小,張天貴讀起來也很是費力。自從小兒子張千智回到三亞之后,讀報這活就是由他包攬了,張天貴有聽得不分明的地方,便會叫停詢問。
張天貴五個兒子,文化最高的便是小兒子張千智,對于執委會的執政理念和一些相關的政策,張千智的理解要比普通民眾更深一些,所以倒也可以有理有據地給張天貴分析一番。
頭版的執委會告公民書聽完之后,張天貴還沒什么問題,畢竟建國這事也不是這幾天才提起,從海漢占下海南島那天起,張天貴便隱約估計到這片地區已經不可能再回到大明手里了,心里也早就默認了海漢以國家政權的形式存在。不過到后邊聽張千智念了一通四面八方的賀信之后,他心里就有些想法了。
“老幺,你先停下,我有個問題。”張天貴放下手中的茶杯,對張千智問道“如今我海漢已經立國,你說大明、安南這種大國也就罷了,那些占城、亞齊、柔佛之類的小國,何不直接發兵占領,還花費精力建立外交關系作甚”
張千智應道“從軍事角度而言,我海漢國要打敗這些小國自然不在話下,別說我們親自出手,就算是葡萄牙人或者荷蘭人多費點手腳也能辦到。但軍事上擊敗對手跟直接統治這些地區是兩碼事,要徹底消滅這些國家的原有政權,不是個月就能辦到的事情,重新建立統治機構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更是龐大。做了也沒多大直接好處的事情,首長們一向是不急于下手的。”
張天貴道“道理是這個道理,但以為父看來,這些小國終究是個后患,海漢不占,那金發碧眼的番鬼豈能如海漢一般大度要是他們動了武占了地,那又該如何處置”
張千智解釋道“首長們策劃組建了南海貿易聯盟,其實目的便是要約束其他國家之間的行為。雖名為貿易聯盟,但其中也有類似軍事同盟一般的協防約定,若是締約國被他國武力入侵,則盟國有出兵介入之義務。若那西方番國想在南海掀起滅國之戰,我海漢便可隨時出手阻止。似葡萄牙、荷蘭這些番人,都在我海漢手下吃過敗仗,唯恐海漢大軍南下占了他們的殖民地,豈會輕易留給我國再次出兵的借口”
張天貴道“話雖如此,但不將這些地方納入海漢治下,終覺有些不妥。”
張千智笑道“世界如此之大,天下豈可盡歸于一國治下孩兒以前也曾請教過首長,未來是否會有海漢將天下一統的時候,但聽聞此問的首長皆是一笑置之,并不作答。只有一次寧首長被孩兒問得急了,才回應說若是日后有頃刻可達天下任何一處的辦法,或許便會有世界一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