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門道“但海漢有那么多的港口,這么一份報紙肯定涵蓋不了。”
“沒錯,所以海漢人在每個大型貿易港都辦了一份類似的報紙。”蘇克易點點頭,又遞上了一份名為三亞商報的報紙“這份報紙上的商業信息就全部來自三亞本地,這上面既有海漢官方出售的商品,也有其他國家的商人運來這里的貨物,商人也會把他們想要購買的貨物和價格登載在這上面大人,我不得不說,海漢人這個舉措讓國際貿易變得更簡單了。”
“我看這也未必有多方便,能看懂這報紙上內容的前提是必須要掌握海漢的文字才行。”范迪門明知這并不算什么致命的短板,就算是來自非漢人地區的商人,在港口就能雇到通曉海漢貿易規則的掮客,可以代為解讀這些報紙上的內容。但范迪門還是想強詞奪理地踩一踩海漢,不然心里就會生出酸溜溜的感覺,就如同他前些天在考察過程中的感受一樣。
蘇克易大概也是猜到了范迪門的心思,當下并不反駁,而是繼續向他介紹道“大人,這種官方性質的報紙,可不只是用來看看商品報價,只要操作得當,很容易就能影響市場行情。”
范迪門身為東印度公司的掌門人,一聽治下便立刻明白了蘇克易的意思。與海漢保持比較穩固貿易關系的商人們肯定都會關注這種商報,而海漢只需在報上以官方的名義吹一吹風,就很容易讓市場行情產生官方所希望看到的波動。
比如在報上發布一條某某地區遭遇颶風侵襲,油料作物種植園破壞嚴重,預計今年的產量將減少若干這樣的官方消息,那么對行情敏感的商人看到后立刻就會意識到油料的漲價指日可待,然后對相關產品減少供應量并拉高價格,以獲取更多的利潤。而放出另外一種消息,如某地有萬畝油料種植園喜獲豐收之類的新聞,則可能就會得到相反的效果。
當然這種很容易被戳穿的假新聞肯定不是海漢會常用的手段,但以海漢官方的公信力,加上這種報紙的針對性和消息傳播速度,要獲取市場的信任和反應,進而影響市場的走向,將是非常容易辦到的事情。如今海漢又牽頭在搞南海貿易聯盟,今后想要通過一些商業宣傳手段來影響國際貿易形式,似乎也不是難以想象的情況。
“這幫海漢人還真的是很難纏啊”范迪門想來想去,一時也想不到應對的辦法,只能是嘆息了一句。
蘇克易補充道“海漢人手中一直掌握有某種千里傳訊的辦法,所以這種報紙上不單會有本地的商業信息,偶爾也會有來自其他地方的消息。比如這里,就刊登了海漢官方在臺灣高雄港求購糧食的消息,以高出市場價兩成的收購價,緊急收購二十萬斤稻米,從四月開始,收購時長為六十天。他們掌握了這種奇妙的手段,自然能夠了解各地商品差價,知道各地的商品需求,然后輕松實現低買高賣。”
“也就是說,他們手上既有影響市場價格走向的工具,又有獲知千里之外市場狀況的手段”范迪門嘆道“我們在這種狀況中所扮演的角色,簡直就像是手無寸鐵的孩童要對付一個成年人一樣。”